带上匾额,若叶前往博物馆。
走进实验室,王教授和他的助手,用放大镜,把匾额翻来覆去,研究了半天,连裂纹都没放过。
一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出来了。
扶扶眼镜,王教授说:“这块匾,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制作工艺、书法的写作水平上,都不逊于真的,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仿造这块匾的人,一定见过真的御匾,而且,他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家。”
眨巴着眼,若叶不相信地问道:“您是说,御匾是假的?”
晃晃手中的放大镜, 王教授点点头。
为什么要仿造御匾?谁仿造的?
“咱们博物馆,典藏有康熙的好几幅书法,也有一块御匾。他的书法清丽洒脱,而此人的书法更显成熟飘逸。若不仔细观察,真辨识不出来。”王教授轻轻地抚摸着匾额上字。
喝着王教授的助手沏的茶,若叶试探着问:“真的御匾,到底能值多少钱?”
坐在侧对面的王教授,摸摸后脑勺,微微笑道:“这个不好说。按以往经验来看,拿到市面上,估计能拍卖到一两千万吧。”
“哈哈,我的姑姑们,估得还真准。他们等着要来分割遗产呢,谁知是假的。有意思!”若叶伸了个懒腰,嘲笑着说。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因为御匾是假的而开心呢。
“拍卖行,价格说不清。比如,宋徽宗的画,也炒到几千万……”王教授拿着放大镜,对着御匾,似乎想从它那里再寻点什么出来。
“你别说,我们陈家,真收藏过宋徽宗的画。但,那已是好早以前的事了。陈氏祖先,曾是南宋时的高官。在抗击金兵时,他率领部众,从金人手中,抢得了宋徽宗的画,还有李清照收藏的金石、书画……”
不过,这些都是传说。
本想,找到御匾后,捐给博物馆,再做一块仿制品,展示在陈家大院。没想到,这就是假的。好讽刺。
“这么多年,你们陈家人就不好奇吗?为何没去找来看看?”王教授看着匾额,问若叶。
“陈家人都知道,御匾不准出卖。谁还有闲情去管它啊?近来,政府要开发,希望展示御匾,我的姑姑们要分钱,我才来理这事。”若叶也凑近去看。
“这块赝品,也有七八十年了。到底是谁仿制的,为什么要仿制,真的又到哪去了等等。这些问题,你能不能在陈家大院,找到蛛丝马迹?”
“唉,教授啊,为这块假的,我被蚊虫叮咬了几个大包……等我空了再去找找吧。请您替我保密,千万别走漏了风声。”若叶笑着开玩笑。
“仿制御匾这事,不是小事,我估计仿制的人,就是陈家人。你陈家有没有在书法上造诣比较高的人?如此溯源,兴许能找到仿制御匾的人,了解仿制的原因,以及御匾的去向。”
听老人说,清朝末年,陈家好几个厉害角色。其中一个,做过贝勒爷的老师。至于会不会画画,就不清楚了。
或许,陈氏家谱里有记载?
可是,家谱在哪里呢?若叶从没见过,也没听奶奶提过。
陈家人到若叶这辈,已所剩无几了。
能帮忙找到陈氏家谱的,若叶能想到的,只有比陈家人还熟悉陈家人的高咏了。
在栖凤镇工作了五六年,他熟悉全镇的每一个村社,每一户人家,甚至每家人的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