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过去四个月,在充沛的天地能量相助下,杨易成功突破半念通神境。顿时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神识产生了一些玄妙的变化,好似天地都变得清明了,火山岩洞中的各处,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逃过不他的感知。
“当初大长老就曾言明,修为一旦突破通神境,神识就会大幅度增强,但神识增加所带来的改变,似乎并非只有感知层面。”
杨易盘坐在一处相对封闭的用特殊金属加固过的密室中,喃喃自语,在巩固完当前境界后,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念力好像可以做更多事情了。
念力是神识的延伸,是神识种入劲力气旋中的。
在通窍、通天阶段,武者的念力很难离体存在太久,并且释放出去后,也不容易真正做到如臂指使。
这让念力的功能局限在了作战上。
但在突破通神之后,念力离体后可以存在更久了,如果配合一些材料,甚至可以让念力几近永久保存!
这便是化念武学玉简中精神念力的由来。
能在玉简中中上精神念力的,都至少是通神境,当然也不排除个例。
也就是说,杨易突破通神境后,能传承化念武学了!
虽然杨家暂时还用不着他操心,但能留存自己的修炼感悟在玉简上,对于自己融合武学,创造新的套路,无疑也有帮助。
而除了武学传承相关,通神境强者的念力还能制造宗门弟子所用的身份令牌、贡献系统等等,就连一些象征武者生命是否存活的生息玉牌的制造过程,也必须要有通神境参与。
这些可都是来钱的路子,杨易之前就好奇栖霞宗内的贡献系统是如何实现的,现在就有了答案。
不过,这些改变,都属于所有通神境强者共有的,对于杨易而言,他这次突破,还有一种特殊的感应存在。
他感觉到自己释放出的念力,多了一些灵性!
虽然很微妙,不易察觉,但真的存在!
这种灵性不是说让念力本身带有生命特征,而是能赋予其他物体一种灵感,就好像岩洞中的火精一样。
它们并非生命,却是天地精华的浓缩,能趋利避害,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地像有生命一般聪明。
当然,杨易赋予某物灵感,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带上他的个人烙印。
而这一能力深入挖掘,便是能做到神识分身!
杨易有一种明悟,无论是直接凝聚,还是与妖兽或者其他物体结合形成分身,都是在念力之中有了这样一种灵感存在,才能得以实现的。
这是跟液化劲力气旋一样,都属于造化境才能掌握的能力,但由于杨易的种种特殊,得以让他在现阶段就能掌握。
不过杨易也很清楚,赋予灵感这一能力和液化劲力气旋不同,在现阶段对于战力的提升几乎是零。
因为赋予的灵感实在是太过微弱了,即便能潜移默化形成分身,也不具实际作用,而且这么做无疑要耗费大量精力,不是划算的买卖。
“算是提前知道了分身是怎么一回事,并且等以后突破造化境后,对这能力的掌握,应该也能比其他人要快一些。”
杨易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过就现阶段而言,他也的确不差手段了。
在全念通天境,就能斩杀全念通神境的高儒常,现在他突破半念通神了,实力自然暴涨,完全可以说一声造化之下无敌!
继续修炼了一阵以稳固当前境界,随后,杨易打开的属性面板:
宿主:杨易
境界:半念通神(8/9000)
灵蕴值:
已点化武学:赤霞功、惊鸿诀、抱山拳……
未点化武学:菩提蝉衣
扫描次数:1
杨易以往修炼,都是将一个劲力气旋的念力种满后,再去修炼另一个。
但在掌握了液化劲力气旋的能力后,他改变了思路,让两个劲力气旋共同提升。
也就是说,杨易现在两个劲力气旋皆是半念通神的层次,没有任何分别!
这么做的好处是,劲力气旋的液化更加明显了,原先在通天境时,他一次性只能储存两三滴液态劲力,基本供给一次武学招数,就用完了。
但现在,丹田处几乎三分之一的劲力,是以液态的形势呈现的!
并且液化后的劲力,不再区分气旋。
杨易可以预见到,等他突破到造化境后,或许两个劲力气旋可以做到完美地融合,形成一片劲力海洋!
所谓分久必合,即便是劲力气旋,最后也没能逃脱这个命运。
而对于这个改变,杨易无疑是满意的,动用液化劲力所施展的武学,威力能直接抬升一个档次。
这四个月中,他不仅是自身境界没有瓶颈地突破,诸多武学,也同样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提升后的武学,再配合液化劲力施展,即便是杨易一时也难以想象其威力。
这里的空间实在太过狭小,他并不敢真正地做实验。
几门功法的提升幅度最大,这关乎境界,投入的灵蕴自然也多,赤霞功自不必多说,浪涌刀典和真雷宝抄这两门辅修功法都成功突破至第四重,也就是相当于全念通天境的层次。
就连最后加入的功法青莲渡厄经,也修炼到了第三重,青幽雀的威仪进一步得到了展现。
不过距离她彻底进化成真雷真凤那种层次的大妖,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雷宝抄在化念阶段融合的是从雷谷陈家手中得来的雷神诀,这门武学对于肉身的加成不俗,但却容易淤积暗伤。
不过杨易没有直接修炼雷神诀,自然也就不用考虑武学的副作用。
融合的过程本就是去杂留精。
而除了功法外,武技的提升就比较有限了。
抱山拳突破到了大成,游灵之术突破到了大成。
翠虚手突破到了小成。
这家伙无法在日常的修炼中积少成多,只能靠掠夺快速提升。
但这个封闭的环境下,能掠夺的着实不多,无非是从阮白藏那吸收了一些功力,再者,便是矛头直指高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