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韬世看着自己的外甥女婿,满意的点了点头。
阿史那忠近前与韦韬世施礼:“武曲郎阿史那忠,见过平驱王。”
阿史那忠,本字义节,因避讳妻舅韦尊字,改字子义。
韦韬世合上名册,深沉说道:“嗯,子义之勇武,怀化郡王在世时也多次向孤提及。今日能入武曲殿,乃孤之幸也!”
怀化郡王,便是阿史那思摩,御赐姓李,也是大唐头一个受封郡王的突厥人。
当年东征中箭,李世民也曾亲自为其吮血。李思摩死后,尸首被送回部落的故土,为其立祭坛,并加封思摩可汗。
故而,李思摩在大唐也是口碑极好。
思摩可汗的左贤王便是阿史那忠,阿史那忠也是李思摩最为看重的继承人,临终前恳求了李世民让其出任左屯卫将军,继续为大唐效力。
可武曲郎们大多出身微寒,他们并不知道这些。
韦韬世之所以提及李思摩,便是要让武曲郎们消除对阿史那忠的结缔。
阿史那忠一拱手,说道:“上将军,属下应试武曲殿,也是思摩王叔遗愿。今番能入武曲殿,定不负思摩王叔。”
“善,孤当亲自试之!”韦韬世说完,扯下披风扔给了杜楚客。
杜楚客接过披风,正要开口阻止。
不想被阿史那忠抢先:“上将军万金之躯,忠不敢行僭越之举。还望上将军酌情体谅!”
韦韬世此时已经跳下点将台,来到阿史那忠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哎!演武切磋,点到为止,何谈僭越?子义莫要有那些顾虑,权当孤就是一名武曲郎,平时如何切磋,今日就如何。”
当然,韦韬世知道阿史那忠在武曲殿肯定是无人可敌,能与他交手的恐怕也就李嚣、韦元庆。
然而,这两个人也走不出几十个回合。
武曲郎们听闻韦韬世要亲自与阿史那忠交手,都无法淡定,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如果说,衡量一个武将以一百为顶峰,那么韦韬世毋庸置疑是一百。
裴行俨、罗成、阚棱是九十九与九十七之间,那么如今年轻的阿史那忠也应该几乎接近了九十五。
大校场中,阿史那忠与韦韬世对立,韦韬世打量阿史那忠,心中暗暗称赞:好一个阿史那忠!
只见阿史那忠身长七尺七寸,英姿勃发,气宇轩昂。面如白玉,两道剑眉直入天仓,一双虎目皂白分明,炯炯有神。可是一点儿突厥人的特征都没有,也难怪李似玉倾心于他。
头上戴青铜盔,盔上纹路古朴,装饰雕琢精致,盔缨洁白且冗长,身上铠甲也不一般,青铜甲片色泽均匀,在经过打磨和穿孔,用铜线串系起来,整整齐齐,做工可谓精益求精。
青铜铠甲内衬红色征袍,腰间虎头吞兽的青铜束腰,足踩青铜战靴。
韦韬世一看便知,这是铠甲样式是秦朝的,也不知阿史那忠从何得来?
这一身青铜打扮,可谓古风尽显,与阿史那忠相得益彰,极为搭配。
再看阿史那忠兵器,就不那么出彩了。普通的长弓箭壶负于身后,还倒插一对短把镔铁戟,手中提着长戟也是唐军的制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