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答应让他做齐国的皇帝是害怕汉人不好管理。可今天弄个朝廷出来,明天又弄个朝廷出来,这按下个葫芦起来个瓢的营生可不是好事。”宗翰摇头道。
“哥哥是怕小朝廷的人反水?”如盐问道。
宗翰说道:“就拿周天子和他的诸侯国来说。最开始,周天子的臣子们在封地上过得还算凑合,心里也都知道有周天子这么个人。后来,这些臣子们一个个翅膀硬了,就闹出了什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好在秦始皇勇武,让天下人都明白了什么叫“统一”什么叫“强大”。到了汉朝,高祖刘邦更是绞尽脑汁地在打压地方势力。都说刘邦和吕后无情无义,但他对那些功臣们痛下杀手只怕也是为了大义。人的欲望太强,自制力太差,什么可怕的事都做得出来。所以,为了除去隐患,刘邦做得倒也不错。”
“哥哥说得太对了!但像刘豫这样的人肯定没有造反的本事。看他写的诗就知道他搞不出什么大名堂来。”如盐说道。
“哼。有些人大事做不成,就会惹些个麻烦出来。做酒不甜做醋酸!”宗翰说道。
正在大家品诗论文之际,有人进来通报说太宗召两位王爷进宫面圣,有大事商议。
宗翰心头升起不详的预感,他与宗敏对视一眼,立即起身向外走去。
两人来到皇宫时,见宗望和宗弼已经到场了。听了太宗的介绍,宗翰了然:自己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
有道是谎话说多了自己也会信。刘豫就是这样一个人。自从他在山东做了皇帝,就真觉得自己可以君临天下了。自欺欺人引起了他野心的膨胀,希望能够成为新一代的中原霸主。他在占领襄阳被宋军打败后,又自不量力地向宋军发起了疯狂的报复。结局可想而知,宋军只怕金人不怕刘豫,对他统领下的不伦不类的齐军照死里打。接连几次失败后,刘豫扛不住了,慌慌张张地向主子求援。
刘豫的求救信惹恼了太宗。当初设立齐国是为了防御宋的侵扰,现在它不但起不到看家护院的作用,反而在外边惹是生非,连累主子给它擦屁股。但放任不管的话,刘豫的地盘很快就会被宋人抢去。太宗心想:早知刘豫这么不堪重用,当初不如听了帖末合的话把婆卢火推上去好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还是先把失地从宋人手里抢回来要紧。考虑到宗望刚在辽东立下战功,宗翰又临时挑起了宗磐的担子,从力量制衡的权谋上来讲,太宗认为这场战斗还是让宗弼指挥最为合适。
太宗安排道:“这样吧,这次还是乌珠挂帅。斡离不负责押运粮草。你们都是先帝的血脉,打虎亲兄弟,将来大金的国运是要压在你们的肩膀上的,希望二位能齐心协力凯旋而归。”
宗望宗弼二人领命。
“哦,对了。朕的干殿下如盐身经百战,你们也把他带上吧。说不定他在关键时刻能助你们一臂之力。”太宗有意抬举如盐,特地举荐。
“这……”宗弼想起了带宗磐出征时的情景,心下很是犹豫。
宗望却痛快地答道:“皇上放心,我们一定会照看好干殿下的。”
得到了宗望的允诺,太宗满意地遣他们回去准备。
两兄弟走后,太宗对宗翰道:“自从慈仪去了之后,朕就时常想起那些故去的宗亲们。太祖走得早,当时连年征战也没心思给他修宗庙。现在国库里好歹是有些富余,朕思念太祖,寻思着给他修个庙宇,也好供后人祭拜。修宗庙这样大事,朕觉得比去处理刘豫的鸡毛蒜皮更重要,所以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你最合适。”
宗翰答道:“臣惶恐。”
太宗说道:“前些日子因为慈仪的事委屈你了。这次修宗庙,你不必心疼钱,只管尽力去修。钱不够就跟斡鲁补说话。你就和希尹一起去做吧。”
宗翰领命,与宗敏一起辞别了太宗。
如盐来接宗翰回家时,见宗翰一脸的期待,就好奇地上前询问原因。
宗翰笑道:“你肯定是在想为什么皇上不重用我,我还那么高兴。我告诉你,这次我去修庙,一定把太祖生前最喜爱的妃子的塑像也立起来。”
如盐问道:“哥哥是说那个蒙面的汉妃吗?”
“正是。”宗翰答道。
如盐说道:“我可从没听说过哪朝哪代的宗庙里有立着个妃子的雕像的。”
宗翰笑道:“过去没有从今天开始就有了。做就要做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如盐问道:“可是,那个汉妃蒙着脸,谁也不知道她的长相。您怎么雕塑啊?”
宗翰答道:“那就塑个蒙面的。世人都愚蠢下贱,也不配目睹她的芳容。”
如盐笑道:“哥哥真是太任性了。”
“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宗翰愉快地做了决定,又叮嘱如盐道:“说正经的,宋军一个个国仇家恨的,这次你出去要多加小心。不要轻敌。”
“兄弟明白,哥哥也要多保重,等打完仗,我就去看哥哥修得汉妃像。”如盐说道。
“好,那咱们就一言为定。”宗翰和如盐击掌相约。
击掌后,宗翰又顺势拉起如盐的手说道:“走,咱们去街上转转。你有啥想吃的,想用的,我都买给你。你马上就要出征了,山东离咱家这边太远。咱们去街市上多买些吃的用的。这叫穷家富路。”
“怎么好让哥哥破费。我自己回去收拾一下就行了。”如盐很不好意思,想把手抽回来。
宗翰明知如盐羞怯却并不放手,道:“哎呀,你老跟我客气啥。你看上啥随便拿,钱我出。”说着,宗翰拉着如盐向街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