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连卖带送,直接就可以入住了。
进入一座拱门,来到中院,南北朝向,庭院内栽了两棵高耸入云的枣树,枝条茂密;两旁为客厅、饭厅、帐房、库房和客房。
内院赫然开朗,安静,院墙内侧栽满各种树木,有柳树、杨树和枫树,树枝上传来阵阵鸟啼;北面为一片标准足球场大小的草地。画上跑道,就成了一座操场;两边安上两个门,就可以踢足球了;平整、嫩绿的青草,赏心悦目。
原主人家的儿子喜欢骑马。
南面两排砖瓦房,共有十间,两排瓦房中间有座两层木质绣楼,绣楼东侧是一座花园,碧绿的青草,栽种有两棵桃树、一棵梨树、两棵桔树和一棵柿子树!西侧是个水池,池边有一棵椿树,枝繁叶茂,遮盖了整个水池,池水碧绿。
缺少假山和小桥流水!
室内木地板上散落着一些旧衣、枕头、棉絮……
现在棉花还没有传到中国!
资料记载,棉花的原产地是公元前五、四千年的印度和阿拉伯。宋以前,刘靖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最早在南北朝时期,还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应该在宋末元初。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刘靖会让棉花提前在中国开花结果的。
原主人姓孙,儿子在洛阳做大买卖,家财万贯。这次黄巾军围攻郴城,一家人受了惊吓,城池解围后,一家人就急着要搬走,急着把庄园脱手,乱世谁要大房子?凭岳父的精明,只花了五十金(五十万钱),往年至少要二百万钱!
子苑占地三亩,主人一家人在路上遇到了叛乱,全部被杀死,留下一群下人和几个亲戚,凭岳父的关系,只花了二十金(二十万钱)就拿到了地契和房契。
水井、马厩、牛棚、猪圈、菜园、水塘等等一样不差,一家就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要是把花园铲掉,改成农田,种植水稻都有可能。
养上几头猪、几十只羊、一群鸡,塘里养鱼、放养一群鸭鹅,菜园里种上菜,鸡蛋、蔬菜和肉都有了,反正下人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骨子里还有小农思想。
两处房子的房契都是刘靖的大名!他是用皇上赏赐的钱买的,不是用的公款!虽然超标,但钱来路正当,有人想在皇上面前告刘靖一状都难!
史书记载:皇甫嵩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地,发现中常侍赵忠的豪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没收……
子苑里收留了一百一十六名孤儿和十五个母亲,男孩九十名,女孩二十六名。
孩子们面露菜色,但眉清目秀,穿着新衣、木鞋,看着刘靖带着一群戎装的义从进来,惊恐不安,纷纷往后躲(脑海中有阴影)。
“拜见老爷!”庄兴、小萍、林芝、桂芳和彭菁等忙上前拜见;听说是老爷回家了,孤儿们脸上才有了血色,慌忙跟着佣人跪地拜见。
庄兴、小萍、林芝、桂芳、彭菁、黄庭和林金等十六人,后十一人是从岳父家里要过来的新佣人。
十五个年轻的女人不认识,是随孤儿一起收容回来的母亲。
庄兴为管家、小萍为假管家(假为副之意)。
“都起来吧!”
“多谢老爷!”
“从今往后,你们就住在这里,这里是你们的新家!大家住在一起都是兄弟姊妹,互相关照,不许以大欺小!你们从此也不会忍饥挨饿、担惊受怕了,要听大人的话,本老爷会请先生和师傅叫你们读书识字、练武强身,等你们长大后,随本老爷去建功立业。”
从小灌输建功立业的思想,人生活要有远大的目标!
“多谢老爷!”
刘靖一眼看见了卫英和卫国。
“卫国,每天吃得饱吗?”刘靖抱起卫国问道。
“回老爷,卫国吃得饱饱的。”卫国点点头说道,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你叫什么名字?”刘靖放下卫国,抱起一个瘦弱、流着鼻涕的小男孩问道。
“吴娃。”男孩胆怯的轻声说道,鼻子一抽一抽的。
邹承、十二岁,是男孩中年龄最大的,浓眉,俊秀。
“邹承,你家在何处?”
“回禀老爷,小的是江夏郡人,父母在逃乱中死了,小的还有一个妹妹,她在那里。”用手指着一个女孩。
“来,过来,不要害怕!告诉老爷、你的名字?”刘靖亲切地问道,生怕吓坏了孩子。
“回、回禀老爷,小的邹青。”女孩轻声说道,身体发抖。
“你们当中还有哪些是兄弟姊妹的?站到前面来。”
从人群中陆续走出了十一双孩子,邹承、邹青(兄妹、荆州人),梅芬、梅竹(姐妹、荆州人),李涛、李强(兄弟、荆州人),华子、华生(兄弟、荆州州人)……
梅芬,十三岁,是这群孩子中年龄最大的,皮肤白皙,高挑的身子,瓜子脸、大眼、高鼻、小嘴。
“会识字的站到这边来!”
梅芬、梅竹、邹承、华子和马青等走了出来。
不错!竟然有十个孩子识字,其中还有三名女孩,家境肯定不错!
“会武功的站出来!”
有梅芬、邹承、马青、马草、田纪和田乐。
梅芬和邹承两人文武全才!不简单!以后定会有出息。
“梅竹,你们姐妹俩是何处人氏?”
“回老爷,小的是阴山县人,父亲大人为阴山县令,父亲大人把小的姐妹俩托付给王叔,带我们逃难到这里;后来王叔守城时战死了,安葬在桂阳山忠烈祠内!听王叔说,父母大人破城后都被蚁贼杀死,小的和姐姐成了孤儿,多谢大人收留我们!”说着呜咽起来,几个小孩也跟着啜泣起来,大家都有伤心的故事。
怪不得两个女孩都识字,原来是忠良之后,定要好好培养!
刘靖拍拍梅竹的肩头,拉过梅芬。
“孩子们,你们就安心在这所房子住下,在这地方没人敢欺负你们!你们现在就是异姓兄弟姊妹,要相互关心、照顾,不准打架,欺负弟弟妹妹!都听见了吗?”
“是,老爷!”声音不够整齐,年幼的跟不上!
“本老爷按照汉军的编制,把你们组建一队童子营,拜梅芬为队率、邹承为假队率,马青、田纪、华子、陈忠、司马景、华生、马草、田乐、林奕、荆鹏和林梅为什长;你们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
“是,老爷!”声音整齐了一点。
一群孩子,在刘靖那时代,这年龄还躺在母亲怀里撒娇,可如今他们一下子就成了孤儿,忍饥挨饿,随时还面临死亡的威胁。
两天后,岳父推荐了两位先生教授他们识字断文。
翁庆,四十多岁,发须花白,精神矍铄;武笙,三十多岁,身材魁梧,气度不凡。
武先生教授八岁岁以上的男孩《论语》和《九章算术》,翁先生教授八岁以上的女孩《孟子》和《九章算术》。
刘靖定的书,教授孩子们语文和数学!
每年一万工钱(这时代一个壮劳力每年有二千钱的收入)。
庄兴教授武术基本功。
-------
营帐。
进入辕门,喊杀阵阵。
周明、黄忠、韩琦、鲜于雨、王国、蔡瑁、孙嵩、华佗、黄光荣、孙威和黄天霸等候在里面。
黄忠、韩琦、蔡瑁、华佗和孙嵩是昨晚从酃县赶回来的。
蒯明回南郡去了。
“子昕,士卒训练如何?”
“回禀大人,从早到晚,士卒的训练一天没有耽搁,士气高昂,训练刻苦!”
“元功,刘靖军加上降卒共有多少人?每日需要多少粮食?”刘靖要让大家心中有数。
“回禀大人,一共一万九千七百五十六人,一日需要粮食一千二百石,一月需三万六千石。”
“子昕,新征募的士卒走了多少?”
桂阳郡和湘东郡的叛逆已经平息,那些临时征募的士卒可以回家了!
“回禀大人,只走了九十一人!”
一月发了三次双饷,军营还有妓女享受,每日三餐饭,还有比这样好的地方吗?要是自己也愿意待在军营!
“子光(黄光荣),你部的整训如何?”
“回禀大人,属下已把部队整编成四部,每日徒手训练,士卒们感激大人,受伤士卒得到救治,没有一名士卒逃跑!过年时,大人还给将士们发了一次军饷,这是士卒们第一次领到军饷,许多士卒拿到钱都哭了!现在能吃上两餐饭,大家都很满足!士气很好,每天上午、下午两次训练,其余时间搭建营寨,已搭建了五百间木屋,但也有士卒想回家看看!”
“走,我们一起到黄军侯的营部去看看。”刘靖最担心就是这九千多人,刘靖杀死了他们大帅,还杀死了他们八千多兄弟,肯定有人想报仇雪恨,只是现在手中没有武器!
一行二百多人骑马来到营寨,门口的兵士慌忙跪下行礼。
军营内一队队士卒正在操练,虽然军服不整,但精神面貌不错,黄光荣治兵有方。
军营里没有了黄巾军的痕迹。
一行人走上平台,黄光荣命令士卒停止训练,听刘靖训话。
士卒们安静的排队走到平台的前方,平静的看着刘靖这一行人;不像黄天霸和孙威的手下对刘靖充满着期待,刘靖杀死的人中间有他们的亲人、同乡或朋友,仇恨不是一、二天能忘怀的!
“叛乱已经平息,百姓陆续了返回家乡,湘东郡留下七万灾民、桂阳郡留下八万多灾民,两郡有十五万灾民完全依靠郡府和朝廷赈济,百姓一日吃一餐饭,田地荒芜。本官知道大家以前是为了吃上二顿饭吃才起事的,但失败了!你们要逐渐忘记这件事,继续活下去。”刘靖停顿片刻,看见士卒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从今日起,你们可以回家了!本官承诺过,叛乱平息后,你们愿意回家的,每人带上路费回家;不愿意回家,就留在军营里,加入官军,吃官粮,拿军饷。回家后,活不下去的也可以再次回到军营来,这里还是你们的家!也可以带着家眷到这里来种地,只要有人在军中服役,家眷种地可免除田税。”士卒们扬起头,脸上有了生气,洋溢着喜悦,终于可以回家了,谁不高兴?
“加入官军后,战时双倍军饷!战死者发二万抚恤金;伤残者发一万五千钱抚恤金,没有家眷的,由军营照顾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