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万人命丧黄泉……
这种亘古未有的野兽行径,必须,也必将被钉在人类文明史的耻辱柱上!!
而余思鸣此次要做的,就是要将当年的惨事,纹丝不动得,一帧又一帧得,不带丝毫修饰得,全部搬上大荧幕!!
……
为此,在拍这段戏前,余思鸣特意休假一天,然后在自己的房间内,安安静静得写了一天的书法。
而书法上的字只有两个,那就是:
冷静!!
冷静!!
再冷静!!!
……
这是必须的。
古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
唯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最最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所以,余思鸣也必须要冷静。
虽然拍摄这段内容,换做任何一个华夏人,都冷静不了。
但余思鸣他必须冷静,因为他是导演!!
假如他不冷静,那么整个剧组也会跟着他一起乱。
所以他必须冷静。
而且,对于这段戏的内容,他也要保持冷静。
因为此次拍摄,不是商业,也不是戏说,而是一寸一毫,一人一物的全景式还原。
所以鬼子没有做过的,我们一分一毫都不能多拍。
而鬼子做过的,也同样,一分一毫都不能少。
整段剧情必须真实!!
没有一丝掺假的真实!!!
而为了求真实,余思鸣在写剧本时,并没有选择以闻名世界的《拉贝日记》为叙事角度,而是选择了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为核心的全景式叙事。
在这些口供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一共查证了集体屠杀28案,屠杀人数达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余人。
一共统计人数约三十四万余人。
……
然后根据这些,余思鸣设计了一套一镜到底的镜头。
从南京城城门的战斗,一直延伸到城内,然后再环顾整座城池,从白天到黑夜,从里城到外城,争取将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一丝一毫,点滴不露得全部展现出来!!
……
而为了拍摄这场戏,《仲华》摄制组还专门在室外搭建了一座将近五平方公里的绿幕。
包括坑杀,屠杀等一系列的戏份,都将在这里拍摄。
而所用到的群众演员,这场戏一共达到了三万余人。
而服装和道具组,为了这场戏,也足足准备了近十万套件的服装和枪械。
其他的物资,更加是不计其数。
而这场戏的俯拍镜头,则完全由一套空中吊索装置来一镜完成。
根据史料记载的屠杀地点,余思鸣分别在整座“城池”上分门别类进行了规划。
每一个地点,都将安排演员表演相关的内容。
然后镜头一镜到底,底下记录的都将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到时候通过大回旋,返回之后,其他内容也将快速上演。
之后拍完这段后,视频内容经过后期加工,将整体将画面转移到整座南京城。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当时的城市早已经面目全非,不复存在。
要想最大程度还原,也只有这一种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