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县,地处蜀地边陲。
从县城最大的人民广场朝南看,就能见到峨眉金顶。
根据县志记载,小镇历史悠久,出现的时间竟可直接追溯到唐代。
而最为兴旺的时期,确是从峨眉山上那座神秘大殿飞来之后开始的。
如果进过蜀地的人就会知道,在金顶之上有一座神奇的飞来殿。
这座神秘的道观,从宋代出现之日起,就与各种神话故事联系到了一起。
据说那座大殿飞来时,天空异象垂显,电闪雷鸣,还有大片天火降下。
把个好好的峨眉山附近大好土地都烧成了焦土。
而焦县就是天火降下之地,故由此而得名。
所以远近的百姓,当时都把这个焦县视为不祥之地。
但说来也怪,从飞来殿落到金顶开始,这起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地方,竟然越发的热闹起来。
焦县从此经历千年而不倒,年代变迁,皇权更替,但这座小镇却越来的兴旺起来。
如今,反倒被人们将这里视为宝地。
而将这里视为宝地的绝不仅限于那些普通人。
峨眉自古就被称为仙家福地。
蜀地又从来不乏修仙之士。
焦县这块连一般人都认为是宝地的小镇,自然也吸引来了那些修真炼丹的能人异士。
此刻,飞来殿前人头涌动。
但却鸦雀无声。
只听大殿内有人在讲《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说我们所说的凡尘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被称为道的存在……”
大殿蒲团上,端坐一名白须道人。
道人双目低垂,好像入定一般,但声音却犹如洪钟自鸣。
殿内或跪,或站,每个人都是一脸的虔诚。
五千《道德》在如此圣洁之地,再由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道人说出,让人听了犹如醍醐灌顶。
阳光从窗棂上射入殿内,好像是一道道神光。
洗礼着每个在场听经的人。
好一派祥和。
可如此盛况,却在大殿西南角落里不时传出微微鼾声。
虽然那个打鼾的人,时不时被听经的人投来厌恶的眼神。
鼾声时起时落,竟有着莫名的韵律,不但未影响道人讲经,反而恰到好处地加强了道人的声音。
众人在道人讲经和鼾声中品味着道法。
道人的经讲了便结束了。
意犹未尽的人们纷纷从身上拿出钱财,排列有序地走到道人面前,将钱投入他身旁的功德箱内。
随后有小道士将这些人引出大殿。
很快殿内只剩讲经的老道士。
道人缓缓睁开眼,毕恭毕敬地朝身后三清拜了拜。
鼾声此刻竟也慢慢淡去。
“大梦何须觉,灵识本自知”角落处那人缓缓坐起。
老道士听到,忙转身,亦步亦趋地走到那人身前。
那人扬起一张玉面,看向窗外的琼宇。
那是一张年轻且俊美异常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