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挺之陷入沉思。
赵明诚劝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听人说,章相公得到了官家的器重,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官家事无大小皆听取章相公的意见,这件事已经造成了诸臣的不满。”
“他一人大权独揽,朝中上下眼中只有他并没有官家,这都是因为他扰乱官家视听的缘故。”
赵存诚眼瞅着赵明诚逾矩,说了不该说的话,自然眼睛一闭。
果不其然,老赵果然拿起板子就要打赵明诚的屁股。
赵明诚跳脚,“爹!”
赵思诚拦在赵明诚身前,“爹,明诚也是说实话。”
“你一个十七岁的娃娃,瞎说什么大实话?这是可以说的吗?”
赵挺之坐回来,气的脑壳疼。
官场上有时候就像绝地求生,谁有谁的打法,赵挺之喜欢苟在草丛里,无论什么时候先考虑的都是保住自身。
他不喜欢冒险。
而站队就是最大的冒险。
他和别人不一样,背后没有强大的靠山,是个一步步爬上来的穷秀才,没有章惇那样的背景,没有苏轼的才华,不像曾布有个哥哥为他打拼了许多江山。
只要输一次,他就全输了。
正在他坐着的时候,赵明诚又开始了。
“想当初,刘备也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后来成为蜀汉之主,他要经历多少打击。不论刘备,再看曹操,他一生跌宕起伏,成也一笑,败也一笑,那是何等的胸襟和底气。爹,要成大事,咱们就不要瞻前顾后。”
赵挺之瞅着赵明诚,他想不通他怎么生出个这么个总是喜欢冒头的儿子。
这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气,是三兄弟之中最明显的,甚至于,在整个汴京也可以说是独一份的。
别看汴京人才济济,可是实际上像明诚这样单纯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凤毛麟角,多的都是那追名逐利、热衷权斗之辈。
是以老赵看着赵明诚,总是能想起他少年读书时代耳边经常响起的口号——超越汉唐。
此时的赵明诚未必超越了汉唐子弟,可是他却给赵挺之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汉唐男儿该有的昂扬自信。
赵挺之看着赵明诚,忽的露出姨母般的微笑。
在三兄弟眼里,这表情怪异极了。
赵明诚觉得赵父是在笑话他年轻,心想他爹真是个怂包,难怪最后没搞过蔡京。以后还得靠他来斗蔡京、蔡攸、童贯。
未来振兴大宋的事业,只能落在他的肩膀上了。
赵挺之扬了扬衣服,好像上面有灰尘,“你说的也算是有道理。容我好好想想。行了,你们两个小的都回去吧。”
赵思诚拉着赵明诚出去,回房的路上他拍了拍赵明诚的肩膀,“行啊,德甫,我看你刚才理直气壮据理力争的时候,颇有孟子所言的浩然正气。而且没想到你居然懂那么多典故,曹操刘备张口就来,你看咱爹都没法辩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