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相公虽然一片忠心,可是这件事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恐怕不是这么好推行的。”
章惇听了哲宗一席话,也很感慨。
“官家竟然有这样的见地,实在是英明,老臣佩服。不过老臣要告诉官家的是,官家不要怕,尽管放手去做,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当的地方,最后老臣一力承担。”
改革失败的责任,到最后不都是落在老百姓和朕头上么。
再说了一旦有了过错,到了地下,宰相你只是愧对王文公,朕却是愧对大宋历代皇帝……
赵煦可一点也不傻。
章惇见皇帝没有答应,便黯然告辞。
赵煦反而懵圈,“宰相性情一贯刚烈,做事不管不顾,只想成功,不想其他。多年来一贯如此。可是这踢人家饭碗的事情,宰相也如此刚直,大抵是要与诸臣为敌了。今次事情不成,他日定然又要来求我答应。”
赵煦身边的小太监出主意,“这有什么为难的呢?官家下次直言您不懂这些事情,改革诸事一应由宰相负责,您还要处理其他政事。如果宰相失败了,诸臣也不会怪罪到官家头上。”
“朕是皇帝,岂能把罪责推给为朕忠心耿耿的臣子?”
小太监哑口无言。
但是不出赵煦所料,章惇一点也不死心。
他回去之后就发奋写奏章,一连在奏章上洋洋洒洒写了二千字文言文,仔细陈述了继续留任那些朝廷害虫坏处以及改革的种种好处。
赵煦看到自然发愁。
然后章惇又开始发动自己的四个儿子,也给赵煦上书。
这可不得了,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汴京城,周边地区的官员也有耳闻。
大家都说章惇这是当宰相魔怔了,现在要做掘自己坟墓的事情。
只有赵明诚听了,一时间感动的差点涕泪交加。你不管,我不管,大宋迟早要完蛋。好在现在还有章惇这样的‘铁腕’宰相,否则大宋早就寄了。
赵挺之却不这么认为,章惇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欢给其他人留面子,在他眼里他的面子最大。这么一延长,说白了就是不给一部分人任期,不给任期就等同于没有升迁,没有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