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跟着王禀道好,坐下来喝酒时一个个却面面相觑。
赵明诚又举杯道,“今日是最后一次。”
兄弟们这才安下心来喝酒。
众人酒过三巡,喝的差不多了,一个个都趴在桌子上。
赵明诚却真的是滴酒不沾,他这全是为了给王禀面子。
待到众人酒酣,赵明诚问王禀,“我就要再度前往西北戍边,不知道你们中可有人愿意与我同去?西北之地,我人生地不熟,就想多带些弟兄过去,到时候也好建功立业。有功劳大家一起享。”
王禀本来半醉,猛地听到这话还一愣,他将酒在自己的头上浇了许多,这才清醒了一回。
赵明诚看了吃惊,他娘的,这酒名贵,足足有三十两,他竟然把我的三十两全浇在他头上了。
王禀拉住赵明诚的手,“赵明诚,不枉我把你当兄弟啊。”
“好弟弟,你可愿意与我同去?”
“我本就要去庐州做团练,也是个好差事。可是如今是你邀请,我想哪怕是喊我去养马,我也心甘情愿啊。”
“好!那咱们兄弟就同去。办法我来想。”
“谢兄弟,咱再走一个。”
“不不不,我喝不了了,头疼。”
“你这金枝玉叶的,连酒都喝不下,如何能去西北?”
“冲你这话,咱再干。”
其他兄弟听着这话头,也纷纷举起酒杯,“我们也要去。”
“这可是去戍边卫国,西夏人和吐蕃随时有可能背后捅我们一刀,我劝诸位,如果没有抱着必死的决心,还是留下来照顾家中老母吧。”
赵明诚这么一说,在场只剩下少数几个兄弟坚持要和赵明诚走。
王禀也为他们几个求情,“他们都有报国之心,只是读的书少,你若是不嫌弃,不如给他们个机会。”
赵明诚这才同意。
这些人至此都对赵明诚感恩戴德,将他视为老大。
……
话说赵明诚还没等到诏书下达,一日他在枢密院做事,却忽的听群牧司众人都在议论。
赵明诚入了厅堂,白涛恨不得给他端茶递水,亲口解释道,“辽主发怒,要代西夏讨公道,说要替西夏逃回二十五万两银子。”
赵明诚一听,毫不避讳就跑去找章惇。
这帮人见风使舵,看人下菜,久而久之赵明诚也懒得和他们装了。
章惇今日正在枢密院坐堂,曾布被他发配去了别处,如今只剩李清臣几个清流顶着。
他们正在商议这事情,赵明诚忽的来了。
章惇有意炫耀炫耀他这个孙女婿,便让他谈一谈他对此事的看法。
赵明诚也不含糊,“我听说,辽国内部如今人心四散,他们想要替西夏做主,但是也得有实力。我以为我宋应该不予回应,看西夏和辽有什么反应。其实以我对西夏人的了解,他们虽然明面上把辽当做带头大哥,实际上只是利用它,希望辽能给他们好处。一旦这种关系破裂,辽和西夏就会成为敌人。”
“如今西夏和辽内部都有裂隙,内部矛盾极大。在我看来,现在是选其一一举攻破的好机会。否则等他们内部再次统一意见,到时候就要轮到我们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