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卑琐狂流 (腐败是一切朝代崩溃的根源)
明月郎朗,广照乾坤。
上官均依照惯例给赵明诚画了许多大饼,随后又领着他看了一些账簿。
为了彰显自己对他的重视,上官均又带他认识了院子里一些有名的工匠。
原本都是场面话,敷衍一下便完事。
只是赵明诚随口问了几句,“我那里别的没有,却有许多奇书,都是讲金石文书的。”
作为一个金石家,赵明诚还是有不少珍贵书籍和收藏的。眼前这帮匠人,那都是万里挑一选入大宋皇宫给皇帝服务的。
赵明诚见了那都得喊一声郎中。
原本是托词,没想到这帮人居然真的对他很感兴趣。
“我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制作器皿靠的不仅仅是手艺,讲求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很多传世名器之所以不可模仿,道理也在其中。”
“毕竟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缺了都有纰漏。可是有些物件,比如战国汉唐时期金属器皿的配方配比,早已经失传。”
“后人只能通过模仿现成品去配料,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做出东西来。这秦朝的黄金,就是咱们现在的黄铜;可是战国的武器,有些材质却是今人无法复制出来的,因为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素闻赵官人收藏颇丰,若是肯拿出一二稀世精品供工部上下郎中钻研一二,价值自然比收藏更大。”
赵明诚其实一直都在为钢铁的熔炼配方感到烦恼,不知道什么时候着手下去布置。毕竟他过往身在军器监。
军器监虽然也隶属于工部之下,有些材料需要由工部提供,制作过程也需要工部看管监督;但是军器监毕竟是一个分属,不比六部。
赵明诚这个人,虽然在读书人心目中毁誉参半,但是却很受工匠们的喜爱。至少他对机械发明的肯定以及热爱已经名扬天下,所以他抵达工部,工部上层文员尚且没什么感觉,但是这帮手艺人却觉得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于是两方一拍即合。
赵明诚就询问这些人,能不能寻找出一种新的金属配比,不仅仅熔炼温度高,而且耐性好,柔韧性又高,可以可以大批量熔炼的新铁?
这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身在虞部的一众工匠闻言,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
他们身上兼具工匠的质朴、同时又带着汴京人特有的精明。不似西北民间工匠那样憨厚,多的这几分精明正好帮助他们应付大宋的官场。
他们字字句句都显得很专业,像是高明的剑客,游刃有余的围绕话题转了十圈八圈,却能够和赵明诚的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问题不触及一丝一毫。
赵明诚像个麻瓜一样,心里冷冷地,面上却仍然装作听得十分认真的样子,仿佛在听万世师表孔子在梨树下的教诲、又好像是听佛家达摩祖师讲解佛门奥秘。
一群衣着青色、红色的官员,围着一个紫袍少年滔滔不绝地讲着废话,你若是没有凑近仔细去听,还以为他们在谈论什么天要塌下来的事情。
众人积极踊跃地陪着赵明诚聊灌钢法在大宋的微略改进,又带着他去看一些就近可以看到的冶炼场,让他感受一下。
因为工部这一块,素来没有民生重要。
工部分六大块,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军器所、还有文思院。
工部郎中、员外郎,参与长官、副长官之事,稍有权力;屯田郎中、员外郎,主管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虞部郎中、员外郎,主管山泽、园林、冶炼场;水部郎中、员外郎,主管河沟、桥梁渡口、船只、漕运。
军器监是特殊机构,自然不必说;剩下的就是看起来最不重要的文思院。
很显然只有工部是挂着工部司的名号主管国家一切水利农田事物,是以工部司反而成了不受重视的一司。皇帝会去看兴修水利的场面,会去看屯田的账簿,唯独对这工部那是关注特别少。
这就导致工部的发展慢慢变得有点畸形。工部在一些官员的眼中从来就不是百姓的工部司,而是皇帝的工部司;上面的人不安于在闲职上无所作为,又没有那种超越历史的远见,只能驱使工匠们去做些小玩意,进贡给皇帝、皇亲贵族,以此来完成升迁。
久而久之,很多民间技艺精湛的待诏一旦进入皇宫,事业反而陷入停滞期,他们开始用他们的手艺取悦上层,脑筋都在如何讨好皇帝上,又怎么可能费尽心机的追求所谓的技术进步。
原本工部本来就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设计机器,但是聪明的人、有才华的人都被调去了文思院。
大才若是不小用,就凸显不出来上层的官威所在。
文思院,主管金银、犀玉雕刻和彩绘、装匣等饰物。看似一个根本不入流的部门,却是工部内部升迁的紧要所在。
又或者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才能,想要升迁,那就只能通过在文思院做精美的首饰献给皇亲国戚乃至皇帝,以此博得喜爱进而升迁。
这种风气一旦弥漫开来,再加上文官场上本就政治腐败,结果就导致其他部门涌入的郎中也都不是真正有手艺的人,只是官僚的亲戚亦或是远房亲戚。
当你忽然有一天发现你的仓库里出现了一只蟑螂,其实仓库里已经满是蟑螂。
这种腐败潜移默化地掏空了整个王朝的上层机构……
等听到后期,赵明诚莫名学着他最讨厌的人——姨丈刑恕,将眼睛眯成了两条细缝。
有手艺的人在民间发挥不了他的能耐,而身无所长的关系户却进来站着茅坑不拉屎。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做出新品了,维持旧有的水平都是拜神所赐。
好在军器监是特殊部门,早早分离出来。可是赵明诚毕竟在军器监做过一段时间,对匠人有所熟悉。
他很快就发现,这些工匠们精通于人情世故,一个工部小小几个郎中,却能随意地献上天下最名贵的茶,除此之外,每人都有礼物孝敬于他。而且都是在带着他去看作坊的路上,一一不动声色塞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