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踏上奸臣之路
赵挺之的回来,一时间让大宋朝廷里一直被压迫的一个群体忽然间有了发声的机会。这些寒士不同于世家大族,他们背后的利益不像皇亲国戚那般盘根错节,彼此利益交错,根本难以撼动。
这使得他们反而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可以为百姓发声。
这其中牵扯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精英阶层统治,而这个精英阶层主要指世家大族。
早在秦朝灭亡,先秦贵族在历史上集体消亡。随后刘季建立了汉朝天下,草根做皇帝,自然懂得民生疾苦,所以无为而治,庶民相安无事。
后来因为土地兼并,地主豪强越来越多,贫者越贫,汉朝崩溃。而汉朝末年,三国鼎立,当时曹魏和蜀汉政权奠基者吸取了历史教训,认为朝代崩溃的根源都在于世家大族的过于强大,于是他们都想要确立以小地主为代表的政权。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曹魏还是蜀汉都失败了。
最终仍旧是世家大族的天下,等到了唐朝,那就更加不必说了。李世民自个儿都忙着给李家确认世家大族的身份,武则天更是编撰《氏族志》。
到了宋朝,历经了唐末诸侯割据之乱,地方势力四分五裂。因为战争的原因,一些世家大族开始渐渐走向没落。
所以在宋朝,出现了一帮以寒门世家自称的群体,这就是从汉唐延续下来,但是实力不比新兴的世家大族强的世家。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什么立场,就说什么话。
寒门世家占据把控统治阶级话语权,百姓自然会受益。
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乃至于柴门子弟涌入朝中,涌入县府衙门,这些人开始得到权力,自然会踏踏实实做事。
其实只要老老实实按上面吩咐的做事,说收两成税就收两成税,该修路修路,该修水道修水道,没有什么地方是治理不好的,没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富裕的。
这些久久无处施展才华的寒士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他们老实本分,丁是丁卯是卯,一个菠萝一个坑的做事。都是受过苦的人,知道做穷人多难,上面的不为难下面的,百姓的日子自然好起来了。
于是大宋朝廷就出现了一些类似“回光返照”的迹象。朝廷上下相安无事,井然有序,谁也不提什么变法的事情。
这种两派之间的默契和平衡,直接造就了大宋朝廷进入一种奇怪的‘休养生息’的状态。
有时候,朝廷不多事就是对百姓最大的恩赐了。
所以在继元元年下半年时,朝廷没有发布什么乱七八糟的政令,国家也没有什么内忧外患,一切都平平静静,国中上下相安无事。赵似还未减免赋税,可是低下的百姓却已经觉得这样的日子很闲适。
赵似觉得这就是治理天下应该有的状态,万事万物本来就有它自己应该有的状态,不应该强迫它按照自己想要的模样去发展,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治理正是道家推崇的无为而治。
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在赵挺之上任之后,于是大家都称呼赵挺之为贤相。
这种赞誉对赵挺之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不管是从昔年求仕的理想出发,还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他都会朝着秉承为生民立命的方针处理朝政。
当然这种寒门世家的突然崛起以及赵挺之的把持朝政,注定了不能长久。因为无论是换谁上来做宰执,只要是和既得利益者作对,都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真正的土匪流氓搜刮了百姓的钱财,把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财富据为己有,逼迫原来的良民不得已上山落草为寇,随后他们反过来给他们安上个盗贼的名号。
是以早有人言曰,“窃国者侯,窃钩者诛。”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本就是土匪流氓,和他们讲不得道理,更别说劝他们放弃不要拿白花花的银子。
而这里面,最让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身居上层阶级的人,他们不是纯纯坏透了的混蛋。你很难想象,他们其实压根什么都没有做,可是底下的人就是把源源不断的财富推送到他们手上。
你以为皇亲国戚、世家大族都是披着羊皮的狼,可是人家根本一开始没想着搜刮百姓的财富,甚至于见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有的人坚持布施周济,一布施就是几十年。
你以为上层社会的人歧视底层,但是有很多人清醒的认识到,愚昧无知、贫穷落后这些在底层民众身上的特点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可耻的。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遭受的一切并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
这样就会显得治理国家本身就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因为财富的流动根本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底层的贫穷不是被当朝统治者有意搜刮利用,而权贵阶层的奢侈生活也不过是一种资源的自然输送。
当然也有人丧心病狂,以百姓为畜生;也有奸商为了自己的利益,置生命于不顾。
这种现实就使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显得有些首鼠两端。
一边要自己坐在万人之上的位置,享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边却口口声声说着,我要为百姓服务,我要为庶民做事,民众的生机才是最宝贵的。
如果不了解这些最基本的状况,即便步入官场,也不过是个追名逐利的苍蝇。
赵明诚在读了《德道经》后感慨良多,他开始明白,道为何物,也知道了一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为官就要和光同尘,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玄之又玄,受益无穷。
在赵明诚前前后后读了《道德经》十几遍后,叶子也从绿色变成了红色、黄色。
深秋时节,霜厚露浓,繁星伴月,夜凉如水。
汴京还是那个繁华的汴京,十里繁华,一寸不少。
前不久是中秋时节,汴京自然闹灯。整个汴京前前后后所有的城门都大开着,坊市相连接,各处街道、巷子都挂上了红色的灯笼。猜字谜、街头卖艺、说唱的、赌骰子的直接把桌子搬出来,小贩的行当一个挨着一个,不是卖玉器瓦罐、就是卖字画典籍、勾栏瓦肆里更是灯火彻夜通明。
当然也有在最热闹的地方角落处,有人背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别字,如‘卖身葬父’这种。
世界就是如此参差不齐,正因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所以才称之为世界。
繁华的大宋汴京城是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科技和文明均领先当时世界的城市,只有极少数人在这里过着纸醉金迷、温暖富足的日子。
赵明诚便是这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