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陷入短暂的寂静。
且文臣熊古依旧保持着拱手出列的姿势。
“熊卿家,你认为大秦财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
嬴睿开口询问道。
“自大秦领土扩张以来,财力本该是上升趋势。”
“但财力似乎上升趋势不大,而且军队开销巨大。”
“以及重新修缮城池等,都花费了不少财力。”
“由此,臣才说,国内经济停滞不前,需要增加赋税用以刺激。”
熊古继续说道,并且说的有理有据。
换而言之,就是目前大秦的经济实力上升趋势,较之前并无多少变化。
毕竟按道理来说,收复了赵地等相关地盘,大秦的经济应该有个飞跃才对。
那可是原本诸侯国的地盘啊,其中还有各个王宫和各个国家的国库充当收入。
也唯有如此,才让大秦军队的开销,以及各方城池的修缮,并未影响到大秦的经济实力。
“自抑商政策缺口打开之后,经济力是否上升?”
嬴睿听闻这番话后,微眯着眼道。
负责此事的冯去疾,在听闻这话之后就拱手出列说道;“的确有了一定上升趋势,只是太过缓慢。”
“既然如此,那么说明抑商政策的确对刺激大秦经济有着奇效。”
嬴睿淡淡说道。
“不过这个奇效,并不是短时间内,就会对大秦的经济有所影响。”
“另外,如果按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来看,应该可以知道导致大秦财力上升不快,或者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吧?”
嬴睿眼睛微眯。
大秦整体的经济实力没有上升的确是正确的,但你要将各个地区区分开来。
毕竟如今的赵地、燕地等都是大秦领土。
熊古发现的数据,也是因为大秦领土扩张之后,财力并未有多大上升趋势。
而不是连带着大秦本土,也就是关中、巴蜀等地区。
而且其余地区的百姓也享有大秦的低赋税,这就是熊古真正想要改变的状况。
全国都享有低赋税的政策,这一点也是根本原因。
毕竟高消费,同如今的赋税并不对等。
“按照各个地区分开的话,赵地等地区的赋税收入的确不高。”
“一些百姓甚至交不了赋税。”
“至于大秦本土,则是一直呈上升趋势。”
冯去疾继续说道。
这样一来就说明低赋税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新收复的领土方面。
因为赋税低且收不全的缘故,而拉低了大秦应该有的财力。
这就是熊古认为必须提升赋税的缘故。
企图以此,让大秦的财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起来。
甚至有一个质的飞越。
此举的确可以在短时间提升大秦财政收入。
但换来的却是各方百姓的怨言,特别是新加入大秦版块的百姓。
本身经过了灭国,但却因为大秦政策好的缘故,并未有任何怨言。
但一旦加重赋税,原本因为战乱,而交不起税的百姓,很有可能发生暴动的事情。
熊古此举,实在太过于冒险。
就算要增加赋税,也需要等到全国经济都提升之后。
特别是抑商政策缺口打开,带来大量商人,也让各方城池经济交流加重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