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蓉大爷的逆袭 >第46章 干饭人香菱

第46章 干饭人香菱(1/2)

 推荐阅读:穿越八零:俏军嫂逆袭兵哥哥花坛葬我在遮天有座天机楼山沟里的榨油帝国变成猫的幸福生活我靠玄学爆红全皇朝穿书后白莲花大佬每天都在装穷信任重建,星光点点我的妻子是僵尸剑灵仙穹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考虑到香菱和邢岫烟都是苏州人氏,平日里的饮食也就偏向于“苏州化”一些,这倒不是贾蓉刻意为之,而是他觉得,苏州菜确实比较合这个时代人的口味。

苏菜作为后世久负盛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着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为此,贾蓉颇废了一番功夫才写出了一个苏州菜菜单以及用料和选料事项,天香楼里每日饭菜飘香,宾客不绝,多半就是靠着这份菜单,再结合湖广地界的优质水产品,鱼虾蟹蚌,既能吃到正宗的苏州菜,也能品尝本地新鲜的湖广菜品,因此才迅速打开了湖广市场,扬名四海……

今日聚餐,自然也是做的苏州菜。

柳五儿本应该被柳嫂子带回去的,但是小姑娘执意要跟着来,柳嫂子拗不过她,又担心自己闺女儿的身体,就指派了两个小姑娘给她打下手。

因此,柳五儿才得以接着当贾蓉这一家子的厨娘,不过她身体不好,贾蓉多半时候都是带着人到天香楼订餐吃饭的。

今日也是苏州版的“四菜一汤”:松鼠鳜鱼、碧螺虾仁、蟹粉豆腐、苏式熏鱼、肝肺汤。

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清代《调鼎集》中就有关于“松鼠鳜鱼”的做法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

随后就是碧螺虾仁了。

精选南太湖淡水嫩河虾,配苏州特产碧螺春茶叶,清熘而成。此菜茶香清醇,虾仁鲜滑,令人回味无穷。

其中碧螺是指洞庭东、西山特产碧螺春茶叶,碧螺虾仁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

入口后不仅有河虾的鲜味,而且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韵味。上桌时如以茶叶点缀围边,则色香味俱全,益臻苏州菜肴特色。

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为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既有河虾的鲜味,又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风味。

碧螺春是一种名茶,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色香味形并臻佳妙,被看作是茶叶中的极品。

原名是吴语“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游大湖品此茶嫌其名欠雅,便以此茶色碧玉、形似曲螺、采于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

苏式熏鱼是江苏一带的传统风味名吃,属于苏菜系。主要选用草鱼或者鲤鱼,并以葱、姜、酱油、酒、盐、糖、五香粉、油等作为辅料加以烹制。这道苏式熏鱼不仅汁液浓厚,鱼肉鲜甜,而且又是一道养生佳肴:温中补虚,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

据说苏州城公元前514年的诞生就和“太湖炙鱼”即苏式熏鱼有关,到今天已发展成特色鲜明的地方菜系。

姑苏美食从“炙鱼”始不是偶然的。苏州自古“擅三江五湖之利”。“三江即入,震泽底定”。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即震泽)及其邻近水域,为苏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食资源,尤其是鱼资源。史载专诸“炙鱼”即学自太湖(一作太和公)。阖闾“治鱼为脍”劳师,“吴人作脍者自阖闾之造也”。苏州“炙鱼”和“鱼脍”为美味久矣。“鱼鮓”也是古吴的美味。晋时,苏州人陆机饷中书令张华以“鱼鮓”,竟被张华称作为“此龙肉也”(《晋书·张华传》)。五代时,苏州的“玲珑牡丹鮓”更是开我国工艺造型菜之先河。如今苏州众多的鱼类菜肴中,无不可以找到古“炙鱼”.“鱼脍”.“鱼鮓”的影子。

据《吴越春秋》:阖闾“与夫人及女会食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这个女儿竟因后食蒸鱼愤而自杀。王悔而厚葬女,舞鹤于市,杀生送死,女坟终于陷落成湖。其时对鱼的重视大抵如此。

阖闾出海征战归来,思海中所食鱼,但是鱼已被司厨者曝干,吴王亦索食之,味甚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这就是我国‘鲞’(干鱼)的由来。

号称“姑苏第二汤”的肠肺汤,是苏州地道的本地美食,尤其在冬季最受欢迎。

考虑到猪肉的实用性,贾蓉最终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吃白水煮肉,而是选用了时下没人吃的“猪下水”(内脏,肝肠之类)做肝肺汤来喝。

在古代,中原只有黑猪,由于阉割技术的不成熟和养殖技术的局限性(猪是吃人粪便养大的,味道可想而知,因此古文里管猪叫“豕”),黑毛猪在繁殖力和肉质上都比不得白毛猪,然而白毛猪是近代才引进来的产物,在这个世界里估计是很难看见了。

贾蓉只好把猪下水捡起来吃了,总归用香料祛除掉了异味,偶尔吃一吃总还是没问题的。

元末明初,苏州人韩奕所写的饮食专着《易牙遗意》中,明确提到用盐的就有33种,占到六七成之多,而用糖的只有7种,仅占一二成。

可见在古代苏州人的饮食生活中,盐的地位要远远地大于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