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星系都是不毛之地吗?美国沃西本恩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莱恩·托马斯(Brian Thomas)评论道,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过。他指出,皮兰和希梅内斯所说的伽马射线照射确实会造成不小的破坏,但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的微生物。“细菌和低等生命当然有可能从这样的事件中存活下来,”皮兰承认,“但对于更复杂的生命来说,伽马射线照射确实就像按下了重启按钮。你必须一切重头开始。”
皮兰说,他们的分析对于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可能具有现实意义。几十年来,SETI研究所的科学家一直在用射电望远镜,搜寻遥远恒星周围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不过,SETI的科学家主要搜寻的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因为那里的恒星更加密集。而那里正是伽马射线导致智慧生命无法生存的区域。皮兰说,“或许我们应该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寻找。”
“算了吧!”他终于决定在空中鸟瞰一番算了。
太空船继续缓缓前进,慢慢的向山洞区方向滑行。下面是种植园了,还是一片翠绿,但却是杂乱无章的,无人看管的植物,不象这里有人住时的排列有序、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了。
文明出现时其所处的生态圈丰度和生态容积不足。举例来说,楼兰古国和复活节岛文明都因为砍光了所处地区的树木,导致生态承载能力急剧降低,文明覆灭。所以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当前由于人类工业化导致的生物大灭绝和气候剧变是否会导致现代人类文明重蹈覆辙?进一步延伸思考的话,如果这是一个诞生在如木卫二一般大小星球上的文明,可能整个星球的生态容积都不足以支持上面的文明发展到太空时代(如果把人类文明平移到木卫二体积的星球上,那么人类300年的工业史应该已经足够让整个星球高度暖化了……也就是地球大气圈足够大所以我们比木卫二人类文明多了几百年的时间能蹦跶……)。
“那是什么?”张静怡看到了掩映在绿色丛中登陆艇的残骸。舒云鹏顺着她的目光,也看到了,他不由自主地停了太空船。
文明本身自我毁灭或停滞。地球历史上的案例太多了,比如罗马帝国的铅水管系统,*国家的停滞,近现代的世界大战和放射性玩具/饮料热潮,或者是现代为了短期利益拒绝减排的政治经济行为,或者沉溺未来的脑后插管技术不可自拔
。
他知道,那是易如最后开着来这里的那艘登陆艇的残骸。
说不定地球在宇宙中确实是孤独的。尽管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出现了,那么它一定是相对比较普遍的,但施耐德-比蒂指出,观察选择效应把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复杂化了。样本只有1个(作为观察者的我们自己),很难确定生命出现的概率--我们完全有可能是特例。
“下去看看吧!”张静怡说。
通过考察地球生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复杂生命的演化需要的完美条件太多了。不光地球需要位于太阳的宜居带内,太阳也要远离银河系中心以避开破坏性的辐射;我们的气态巨行星质量必须大到足以扫除奔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我们大得出奇的月亮还要稳定住地轴倾角使我们能够享受不同的季节。这还只是复杂生命需要的几个先决条件。符号语言、工具和智能的出现,同样需要这样的完美条件。
生命可能难以发展到高级智慧形态,例如其需要极其苛刻的长期稳定的天文环境以及恒星演变环境,想象一下地球没有木星在外面拦截小行星,而太阳又很大很不稳定,那么地球到现在经历的大灭绝次数可能会高上一两个数量级……鉴于每次大灭绝最遭殃的往往是复杂的高级生物,那么地球很可能是不会发展出人类这样的高智慧物种的。
这一次,舒云鹏同意了。他悬停了太空船,打开舱门,两人开着登陆艇,一起下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