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曾经和我看过的一些史料不谋而合了。只是,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过太平公主提起这件事。
我一直以为,大唐最尊贵的公主殿下,并没有名字。毕竟,有太平两个字,也足够了。
毕竟,这个时代,女性大多没有名字,实属正常。婉儿两个字,也只不过是小字,不能作为真正登上大雅之堂的名字。称为上官婉儿,其实不过是为了方便。
武则天可能也知道太平公主从未跟我提起过这个名字,便接着解释道,不过这个名字,只在太平公主出闺之前略有提及。
后来,太平公主也算出家之人,就往往称为太平,而不是她自己的名字。而且,哪怕是李治和武则天,也很少以这个名字称呼她。
如果没记错太平公主8岁那年,曾经便已经以已经去世的武则天生母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
勉为其难可以称之为,出了一半的家。反正世人皆知,不论是哪一个朝代,公主都是不可能出家的。
皇权至上的年代,公主便只能是公主,既不能是道士也不能是尼姑,除非有的公主愿意放弃一切,远走高飞。天高皇帝远,或许还做得到。
再后来,仪凤年间,为了躲避吐蕃的和亲,修建太平观让她居住,让她正式出家。虽然说,太平观就在皇宫内,而且修建的规模也颇为大。
道观中有不少女道士,维持着道观的基本生活。不过太平公主一共也没去过两次,毕竟太平公主也是公主。
太平观快修好了,我才从掖庭出来,因而我确实没有经历过她有闺名的那段时期。太平观我也没去过几次,只不过是外观上繁华,里面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
我还曾经抓到过太平观的女道士和宫中侍卫私通的事情。不过,我看在那女道士毕竟也出自太平公主的太平观,我也就没有过多追究了。
然而,在皇宫中的女道士这个身份太过于特殊,我又不可能像解决其他的宫女那样,把她光明正大地嫁出去。只能替他们顺便隐瞒了这段前尘往事。
可能也是因为,我和太平公主最开始认识的时候,她的身份便是出家人了。虽然我们当时有互通姓名。
然太平公主可能觉得出家前的闺名告诉我不太好,毕竟我们当时的关系并不算熟稔。
后来相熟之后,我们可以聊的话题实在太多,也就没必要再提之前的事情。因而,太平公主可能一直都没有机会将“令月”二字说出口。
再之后,她嫁人,虽然我经常还是会出宫去看她。可是,也不可能有她在宫中的时候那么方便。
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不再是宫中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了。她有诸多顾虑和思量,跟我聊的话题,也不再是宫中那些轻松简单的内容了。
而武则天,仿佛也想到了一些往事。她说,从太平公主出生以来,她就受尽了万千宠爱。
据说太平公主出生的前夕,正好得到前方战场的捷报,因此封为太平公主,也是对大唐的一种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