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自己这些家人的事情上,李显也表现出了难得的不妥协姿态。他的坚持,自然也就引来了另一些中立派的支持。
总有言之,在多方的纠缠和努力下,最终迎来了还不错的结果。其实,也就是李显最开始的打算。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而新皇对我的命令也就随之而来。李显令我专掌起草诏令,又拜为中书舍人,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我的极力反对下,没再给我昭容之位,而是给了中书舍人。
这倒是让我感到有几分没想到。毕竟,中书舍人虽然只是正五品的中层官吏,可这也是正儿八经在前朝的称呼。
像之前,哪怕武则天那般重用我,其实我的官职总是很模糊的。
其实,最开始李显提出来这个官职的时候,我便完全没想到。我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李显多年没接触朝政生疏了。
后来,我却感觉到,他非常认真。而且,他也意识到了,如果提拔上了我,之前的那些官员将不存在的。
虽说,让我更为开心的,还是我终于改变明面上非常大的历史事件了。不像之前的小打小闹,而今我也是正式官员了。
李显在拉拢人心这方面,还是有点水平的。只可惜,我素来不在意这些东西,五品的位置我也不放在眼里。
看来,韦氏和安乐公主,还是可以起很多的作用的。虽然我并没有跟她们提及过多,可我也知道,这势必是她们帮忙我才可能做到的事情。
李显即便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这么坚定地将其付诸实际,我对这个人,还是有一点点了解的。
不过,那些大臣们却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出乎我意料的是,李显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本来我的官职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我而今又也算他们那一边的人,他们也没再多坚持。
这个官职我自然还是颇为满意的,我本来也是干着差不多的活,只是一直没给我相应的官位罢了。
诚然,这是我本该得到的东西。
只是,就辛苦那些史官们了,也不知道他们会选择怎么写,这一回总不能又把我归到宫妃那一类去了。
如果都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把我归到宫妃那一类,那我可就真的没办法了。应该不至于。
至于郑氏,自然也是非常开心。虽然,我也不能理解,她明明时日无多,却偏偏在意这些虚名。
如果,她要是不那么在意这些虚名。也许她可以活得轻松简单很多。然而我也清楚,如果她不在意这么多了,她可能也就不是她了。
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大家闺秀,也确实会过分地在意所谓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