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婉这会儿已经起身。
殷勤得跑到厨房,准备给两个嫂子帮忙。
腊月里已经进入了腊月二十三,家里都已经打扫完毕。
大家都在准备过年的年货。
“嫂子,没什么事儿,我来帮着家里蒸馒头吧。”
乔婉琢磨着如果是做干粮,做过年的年货总能给自己空间里储存一批物资。
她现在能储存的当然是馒头,烙饼或者是炸制的易保存的食物。
当然,如果家里做丸子,烧肉一类的东西说不准还能偷渡一点儿。
大嫂和二嫂一听,急忙把人往出赶,
“小妹哪里用得着你来蒸馒头?这个事情交给我们,你那双手金贵着呢,快回屋里去写字去。”
“就是这些家务活哪用得着你干呀,你赶紧回屋去。这里也用不着你。你去写你的小说,写你的稿子。”
能知道小姑子写小说能挣来钱,两个嫂子几乎把她供起来了。
乔婉蔫头耷脑地被赶回了屋子。
好吧,她就知道会遇到这种事情,看样子她得到别处想办法,他们家钻不进去漏洞。
而且家里人多眼杂,做点儿什么事情很容易穿帮。
可是到村儿里去找谁帮这个忙呢?
乔婉琢磨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他们村子山上有几个荒废的木屋。
这些木屋原来都是伐木工人住的。
后来这里的林场撤了之后,这些房子也就没人住了。
当下乔婉就直接出门朝山上出发。
出门儿的时候,爹娘看到她要出去,急忙问她。
“这大冷的天儿,你去哪儿啊?小心在外面冻着。”
“娘我这几天在里面看书,看得头晕脑涨,这不想出去吹吹风,清醒一下。我去到山上转悠一圈就回来,正好顺带给咱家捡点儿柴。”
“捡柴就算了吧,你那棉袄不抗风,想转悠就稍微转悠一圈就赶紧回来。别真的给冻感冒了。”
乔婉这才把手插在棉衣的袖洞里,朝着山上出发。
其实山脚下就有个小木屋,这个小木屋更破。
一般人都不会来木屋这里,主要是山上时不时还会有野兽。
来到木屋跟前,发现木屋的大门早就已经倒了。
那扇大门应该是不知道被谁家扛回去烧柴了。
窗子也歪歪斜斜。
几场雪过去,房子有半边已经歪歪斜斜,看样子用不了很久,房子就得塌。
看到破破烂烂的房子,乔婉也只能摇摇头,房子破一点没关系,但是这房子快塌了,危险系数太大。
可是想往山上走,看了看这条山路,彻底被雪掩埋。
这会儿连路都看不见一个,不小心说不准得摔到山沟里。
山上肯定去不了。
看天气阴沉沉的,照这样下去,搞不好还会下两场雪。
乔婉钻到了小木屋里,仔细地打量木屋,从外面看歪歪斜斜,可是进到屋子里感觉还好。
屋里居然多了两根立柱,也不知道是谁砍了山上的树,直接支撑起了屋顶。
这样外面看起来要倒,实际上屋子还挺结实。
重要的是这屋子看起来没有门窗,但是里面锅灶居然非常完整,而且有人生活的痕迹。
乔婉摸了摸锅灶,锅灶居然是温的,证明有人使用过。
而且上面还放着一些简陋的锅碗瓢盆。
就在这时,只听到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乔婉回头,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孩子出现在身后的一大堆稻草丛里。
应该是用稻草在取暖,以至于乔婉刚才完全没看到。
“你是乔婉!”
听声音是一个最多十二岁左右的小男孩。
声音还没变音。
“你认识我?”
乔婉不知道这是谁?
村里还有乞丐?
突然想起来村里的确有一个孤儿。
家里父母双亡,亲戚朋友全都没有,以至于这孩子成了村里的一个大麻烦。
村里人不养活又不行,可是养活谁家也养不起。
没人收留,所以这孩子就变成了吃百家饭,再加上年龄又不够下地干活挣工分。
最多只能帮着村子里喂牛。
可是一个半劳力一年到头也分不到多少粮食。
再加上这孩子根本就没有住的地方原本这孩子和父母就是逃荒来到村子里,留下的算是外乡人。
住在靠山边儿的破屋子里,结果父母一没,那屋子后来下了两场雪压倒,所以这孩子基本上就没家,到处乱跑。
有时候窝在草丛里,有时候窝在破庙里。
像这种破木屋当然也是这孩子的首选,只要能遮风挡雨御寒,大概这孩子也不嫌弃。
这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看他可怜,有人家愿意伸把手。
给半个黑面馒头或者给个窝头儿。
但也不是人人都愿意给这孩子吃的,以至于这孩子基本就没吃饱过,靠天养活。
能活到现在真算是了不起。
“我当然认识你。你咋跑到这里来了?天寒地冻的,这地方可不好,你赶紧回吧。”
男孩儿缩在稻草丛里并不愿意出来,看那个身上的衣服,居然这么冷的天,穿的还是夏天的单衣服。
手上,脸上,胳膊上起的都是冻疮。
脸色铁青看,浑身都在打哆嗦,想必是在这里也冻得不轻,毕竟这里连门窗都没有。
刮起风来可挡不住寒风。
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熬到现在的。
“你一个人在这里吃什么呀?”
乔婉忽然之间就灵光一现。
原主跟这孩子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交集,毕竟原主一个16岁的高一学生,怎么可能和一个12岁的小乞丐有任何联系。
虽然说原主家里人和心很善,但是最多也不过是接济半个黑面馒头。
可是自己不能做的一些事情,显然这孩子能做。
比如说自己也没办法买粮食,这孩子可是能买粮食。
加上小木屋是天然的一个厨房。
他俩也算是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