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圣悟到了什么呢?慕圣从十二芒星阵延伸开来,想到了《易经》之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道德经》中也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实两经所说都是一样。
只是《道德经》把《易经》的思想进行了更抽象化的提炼,《道德经》中的「一二三」等数字并不实指任何具体的意象,而仅代表「道」在变化过程中所必经的步骤和层次。所以「一」指的是混沌,「二」指的是混沌初分的两仪,「三」指的是两仪相交后的万物。
《道德经》中开篇之语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法门。”
之前慕圣念到此文时,只觉得文字优美,却并不理解其中含意,每次念起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一次闭目沉思,却忽然间有了些顿悟,懂得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
原来那芒星阵超过十二芒星,都是可以自行演绎的,所以晶体内也就只到十二芒星为止。至于那十芒星则与零芒星一样,表示的是圆满之数,是道,是无名,《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慕圣现在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却无法知晓道究竟是什么,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画出十芒星阵来。而二芒星阵,是阴阳之道,是两仪之像,虽然慕圣理解,但凭慕圣目前的修为,也无法办到。至于一芒星阵,这是混沌之道,道生一,慕圣只是知道混沌,吸收过混沌之气,但要说掌握也还差点远呢。
经过这番顿悟后,十二芒星阵,慕圣现在算是有了个系统的了解,间接着也让慕圣对自己其他所学有了不小的提升,大衍剑法和双手剑法,可以说一个至简,一个至繁,是道的两个极端。这一番领悟后,慕圣的大衍剑法又有了长远的进步,挥手之间,青罡剑就组成了一方剑的世界,生生不息,浩浩『荡』『荡』,那剑意就像是连绵不绝一般。
而双手剑,慕圣在掌握了风雨和雷电之后,藉着对《易经》和《道德经》的理解,水火、枯荣两式剑招也算有了些眉目,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论层次,要想付诸实现怕还要经过不少的琢磨和实践才行。
不过对这一点,慕圣倒是觉得极为正常,毕竟之前的阴山双剑兄弟俩也只会前面两招,这双手剑法,也不知道两兄弟是从哪里弄来的,端得是艰深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