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斋戒之日,浮屠澈就会当着众生的面,到水边将肠子从这个小孔里引出来清洗,洗完后再放回去。
两人知道此事后都不知浮屠澈为何会有这般举动?心中纳闷不已,但不要说他俩了,就算问遍城中众生,怕是也没谁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说起浮屠澈与邻水城主的一番际遇来,也颇有些传奇色彩,邻水城主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数次引兵而下,抢掠祖洲各地人民,一路烧杀抢掠,搞得芸芸众生横遭涂炭,遇害者超多。
邻水城主手下有员大将叫巨黑熊,是邻水城主身边的“十八悍将之一”。机缘巧合之下与浮屠澈认识,并将浮屠澈推荐给了邻水城主。
浮屠澈受召拜见邻水城主,邻水城主问:“你的佛法究竟有何灵验之处?”
浮屠澈知他并不懂佛法,就说:“佛法虽然深奥,但也可在这里稍微演示一下,让你相信。”他要了一个瓦钵,盛满水,烧起香,然后拿起妖兵身上的利刃,往自己的胸膛一刺,挖出一颗血红的心来,并且对那钵清水念念有词,说也奇怪,那盆平静无痕的清水突然长出一朵洁白的莲花,鲜艳夺目,顿时馨香盈室。
浮屠澈大师面不改色地把“噗!噗!”跳动的心拿给邻水城主说:“我的心就像这朵净莲一样的高洁无染!”邻水城主等人见了大惊失色,立即拜服。
从此以后邻水城主把浮屠澈作为机要参谋,凡有大事,必定要征询浮屠澈的意见,浮屠澈也积极参与其中。两人探听到的消息就只有这么多,一时间各抒己见。
元璋总觉得这浮屠澈是为虎作伥,而慕圣却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时半会谁也说服不了谁,两人决定干脆去浮屠澈的庙中一看究竟。
浮屠山位于邻水城外,寺前镇境内,地处花亭湖北岸,原名大尖山,又称嵯峨寨。浮屠澈在此修庙后,此山才改了名字。
慕圣与元璋扮做信众来到浮屠山前,但见山高险峻,苍松覆盖,翠竹参天,景色奇异,山势突兀耸拔,一石奇峰异起。山下的小溪边,一石长二丈,高丈余,平面如削,宛如一块屏风,唤做“屏风石”。
沿山而上,就见浮屠寺前两块巨石当寺而峙立,一巨石横架其上,天成石门,号“天就门”。入石门即为浮屠禅寺。浮屠寺为一进两幢,下幢宽敞,为进香拜佛之所;上幢地势较高,为藏经阐法之地。寺庙修建的是气宇轩昂,寺内香火鼎盛,僧房多达一百多间。
寺东百步,一泉从悬崖峭壁间飞流而下,称作“飞来泉”,三折三迭,三迭三泻,泉流愈迭愈急,水声愈高愈远,形如玉花缤纷,飞来泉声若春雷滚动。风来泉雾飘飞,风定白练长悬。便是盛暑,仍凉爽如秋;任凭晴日,却雨雾空蒙。崖壁间镌有“天上来”、“尘襟洗尽”、“且来观瀑”等题刻,将此装点得益发幽奇。
寺后悬崖顶上高耸着五块岩石风化而叠成的“天柱塔”,此塔险绝天工,上粗下细,高达十余米,略向外倾斜,造化神工,似书万卷,如柱擎天。此塔从山下仰望,感觉只要有个风撼云移,便能将此塔摇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