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现在船只不足,但是光是八万大军压境,对乾军的压力就是很大的。只要他以蓝荆安作为退兵的条件,加以劝说,说不定就有哪个顶不住压力的将军投降了。毕竟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安危比起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而擒贼先擒王,蓝荆安一旦被捉,拿下襄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宇文俊平反驳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在船只不足,加上他们的兵力都是从北面过来,不善水战。就算能突破乾军在汉水上的围困,能送过去一两万人也就到头了。
一两万人从人数上够不成绝对优势,真打起来,除了辛苦困难不说,谁胜谁负还很难保证。
还不如等船只建好,训练完成,八万大军一齐攻过去。到时任他襄阳城墙有多高,护城河有多深,都抵挡不住大雍的猛烈攻势,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拿下襄阳城。到时蓝荆安也必然跑不掉。
一个名义上的主帅,一个实际上的掌权人,一大清早就在主帅大帐中吵了起来。底下的皇子将军也站成两派,吵个不休。
巫道明心里恨恨的想,宇文俊平真以为自己不知道他的想法么?他除了抢功,心里未必没有自己夺了蓝荆安的想法。宇文墨渊迟迟不肯用宇文俊平,还不是怀疑他的忠诚。
若是按他所说,八万人一起攻城,宇文俊平必然仗着自己的兵力人多势众,成了主导。到时候夺了城,拿了蓝荆安还不是宇文俊平说了算。他巫道明才没那么傻。
宇文俊平心里也冷笑着,他可是听说过蓝荆安和宇文墨池及巫道明之间的瓜葛。明明不是攻城的最好时机,巫道明宁可损兵折将也要强行而为,真的是像他描述的那样么?怕是想趁机煽动蓝荆安拼死一博吧,最好她死在疆场才能趁了巫道明的意。
双方在对彼此的猜忌中,争吵了一个上午。一直到日上三竿,也没个定论。但巫道明决定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昨天袭营的那些死士就等于白牺牲了。他拿出主帅印,强硬的下令说,一定要在今日攻城。
宇文俊平则带人直接出了大帐,对他的命令置之不理。巫道明气得直跳脚,但却又无可奈何。不过他手里有三万人,派出两万试上一试还是没有问题的,反正他今日的目的以劝降为主。如果战事太过激烈,大不了回来再组织人进攻便是。
宇文俊平虽然不同意巫道明的做法,但到底没有在船只上给他下绊子,让他把所有可用的战船都带走了。
十六日的未初,集结的号角总算响彻了大雍的半个大营,两万军士很快乘上大雍新制的条条舰船,飞快的向汉水对岸划去。
对面的襄阳城守卫和万山守卫率先看到敌军,狼烟立起,号鸣襄阳。蓝荆安此时正在城西视察移营事宜,心里不由一紧,该来的,到底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