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陈舟内心的计划,也是在保持高效研究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快的,完成剩余九个数学课题的研究。
要是让外界知道陈舟的想法,大概整个数学界,乃至整个世界,都要变得疯狂起来。
要知道,这可只是短短的5年的时间,不是50年,也不是100年!
5年时间,完成九个哥德巴赫猜想级别的数学课题研究,这得是什么样的疯子,才能干的出来?
不对,应该说,这该是什么样的数学天才,才能够办到?
如果这件事真的成真的话,那整个数学界的发展,将会因这5年,而至少进步百年!
这也是整个数学界,每一位数学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当然,陈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但至少,陈舟不会让这件事,拖过自己学术生涯的黄金时间。
就一个字,快就完了。
将目光从“数学Lv8(①/⑩)”一栏,向下移动。
陈舟最终看向不断闪烁的“任务栏”。
伸手点击“任务栏”按钮,便进入了任务模板界面。
上一次数学升级到Lv8后,便蒙上了一层淡金色光芒的任务1 。
此时笼罩的金光,正一闪一闪的。
“还真是越看越像‘金色传说’任务……”
陈舟再次吐槽了一下这个发生改变的任务界面。
随着陈舟看向淡金色光芒深处,再次刷新的任务1的内容。
原本闪烁的光芒,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1、何为大厦?万丈不倾也!(连续性数学任务)”
“任务描述:从冰雹猜想到克拉梅尔猜想,再到杰波夫猜想,再到伽罗瓦群的阿廷L函数的线性表示方法,再到哥德巴赫猜想,再到极小模型纲领。”
“宿主不论是在解析数论的领域,还是代数几何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宿主对于数学思想、数学工具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数学领域。”
“相信宿主能够在数学的更多未知领域,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为整个数学界,指出一条更加明确的道路!”
“既如此,请宿主继续搭建属于自己的数学万丈大厦吧!”
“任务奖励:根据宿主最终课题论文的价值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考量,满足不低于哥德巴赫猜想等级的数学课题条件,获得满级升级任务奖励②次!”
“注意:此为满级升级任务,时间不做具体要求!”
看完再次刷新的任务1,也就是数学学科的满级升级任务后。
陈舟的内心,虽然仍有些想要吐槽。
却也没有了第一次看到时的那种激动。
唯一令他感到不解的,也就是最后的“满级任务奖励②次”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系统居然会这样去命名任务奖励。
上一次是“满级任务奖励①次”,这一次居然直接就是“满级任务奖励②次”
了。
不过,这倒是也符合系统一贯的沙雕风格。
并且与“数学Lv8(①/⑩)”一栏中的“⑩”,也还算对应。
一个代表完成的课题数量,一个代表需要完成的课题数量。
确认了这一次的满级升级任务,仍是需要完成不低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课题后。
陈舟便退出了任务模板界面,返回了个人信息面板。
在又看了一眼“数学Lv8(①/⑩)”一栏后,陈舟也就直接退出了系统空间。
随着新任务的刷新,陈舟也需要确定自己,下一个的数学研究课题了。
在陈舟的数学蓝图中,倒是有几个可选择的目标。
只不过,最终课题的确定,还得等他再思考一下。
毕竟,在数学上,除了系统的满级升级任务外,他还有着自己最大的野望。
收起思绪,陈舟也重新将自己的心思,放回到面前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研究上来。
“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其产生于探测,都是通过以味的本征态来体现,也就是常说的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
“但是,在描述中微子传播的运动方程中,中微子的哈密顿量,取决于其能量,从而与中微子的质量有关……”
“一般来说,中微子的味本征态∣Vα>和质量本征态∣Vi>,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幺正变换矩阵U相联系……”
好不容易将刚才有些飞扬的心情,给平复的陈舟,也终于接续上了之前的研究。
想到这些的陈舟,在思索了一番后,开始在新的草稿纸上写到:
【∣Vα>i=1→N∑Uαi∣Vi>】
【其中N(>2)是中微子质量本征态的个数,α=e,μ,τ……,i=1,2,3……,Uαi是N×N幺正矩阵元……】
【考虑简单的两种中微子味混合的情况,此时∣Ve>=cosθ∣V1>+sinθ∣V2>,∣Vμ>=-sinθ∣V1>+cosθ∣V2>……】
写到这的时候,陈舟停笔看了一眼。
这里的∣V1>和∣V2>,分别是质量为m1和m2的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θ是混合角。
在这么多年的中微子振荡实验研究中,θ的三种混合角,已经通过三种中微子振荡实验,探测到了。
现在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便是中微子的质量问题。
这是从理论和实验上,都需要突破的内容。
收回目光,陈舟又在草稿纸上,对先前的公式,进行了变换。
实际上,混合的结果,是通过弱作用,产生一个给定味的中微子。
而给定味的中微子,随着时间演化的波函数,也就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了。
陈舟此时,便正在草稿纸上,写着三种中微子的波函数。
但不管是电子中微子,还是μ子中微子,亦或者是τ子中微子。
它们的波函数,都与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以及V1和V2的能量有关。
这样的话,该给定味的中微子,将有一定的概率,转化为其它味道的中微子。
也就是说,出现中微子振荡效应。
从标准模型的角度,顺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的陈舟,也再次将研究内容,推进到了中微子振荡概率这块。
没有多想,陈舟在草稿纸上写到:
【那么,t时刻在Ve束中找到Vμ的概率大小为:P(Ve→Vμ,t)=∣<Vμ∣Ve(t)>∣²=1/2sin²2θ[1-cos(E1-E2)t]……】
写完这个公式的时候,陈舟还没有太大的反应。
只不过,随着他对公式的推导。
将这个中微子振荡概率的公式,逐渐朝着他所发现的“新公式”的方向,去推导的时候。
陈舟忽然就愣住了。
在再一次回头看了看自己整个推导过程后,陈舟试图将这个“新公式”的研究,进行到更深入研究的时。
他终于有些明白了……
他似乎找到了,先前那股强烈感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