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倒是挺乐意回信的,给了姜桓一点建议,让他多看看历年三甲文章,能在众多学子中拔得头筹,肯定有过人之处,虽然本朝重开科举不过四年时间,可自齐朝以来文风日盛,积累下的世家门阀少不了这些知识。
姜桓想了想倒也是,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渠道能够搞来历年真题,可朝中有人能啊,当下拜访了自称章逸夫的老友的李国辅。
户部尚书可不是什么小官,这可是掌管朝廷上下银子的大总管,能管姜昌的钱袋子的,岂会是什么无能之辈?何况这位还是吴复中的老部下,对朝政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和这位搞好关系可大有益处。
李国辅倒是没有姜桓想象中那么欢迎,反而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副不满的模样。
姜桓却只报以微笑,知道这是他在给自己考校。
凭借章逸夫这位当代大儒的亲笔信,李国辅怎么可能不用心?
只是姜桓来京,一没有什么事迹,二来深居简出,三来直接成了皇亲贵胄,和太子一起上学了,这让李国辅下意识就觉得姜桓是个“坏心眼”的钻营之辈,就差没把他骂成“小人”了。
不过这几日,姜桓一有空便来李国辅的府上拜访,倒是让他稍有改观。
“章太师那是文章大成了,取长补短才用的手段,你这还没出师,就想学人家写“青文”?”李国辅不屑地冷笑,一边打击着姜桓。
这家伙……是真的毒舌。
姜桓有几次差点青筋暴起,皇帝是怎么忍得了这个老喷子的?
没错,姜桓内心已经给这位“两袖清风”的李大人心中定位为“喷子”了。
这老喷子朝野上下都喷了个遍,仿佛就没一个能入他眼的,颇有“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的孤独求败感。
最可气的是,这老喷子居然还是一个状元!
前朝齐末帝这么大气量,为什么就亡国了呢?姜桓摇摇头,表示这老喷子是毫无道理可言。
“看看你这破字,馆阁体?多大了还用馆阁体?不会看看前贤的书法?听说宁王不是请你看了一看八大山人的墨宝,就没有一点感触?”李国辅一边喷着,一边看着姜桓在他“狂风暴雨”下苦逼地埋头写字。
“哦,老夫倒是忘记了,你老师可是章逸夫,那老头别的就不说了,字还是能看的,你做他的学生,居然连他唯一拿得出手的字都不学,那你还能学到什么?”
姜桓很怀疑,自己老师章逸夫真的和这货交情“笃厚”?
不会在说反话吧?
李国辅看了姜桓的文章:“嘿,前文不通后文,牛头不对马嘴,一看就不知是从哪里看来的点子牵强附会,又说国富,又说国强,说到头还是没说国兴。”
姜桓虽然一直被这老头骂,可却诧异不已。
因为这被李国辅指出的文章缺陷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的思想多还停留在现代的那一套,可现在是封建帝制,很多东西既不能说,更不能做!
要是乱说,那就是犯忌讳,甚至会冒犯到权贵!
“还请李大人指正。”一想到这些,姜桓便老老实实摆低姿态,认真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