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对那位道君点点头,又捧出一只金盘,对着上面五彩圣旨、晶莹玉碟一礼。
顿时丝丝青光和金光交合,浮在空中,化成了一个“现”字,见此,陈世卿就松了口气,这青金之光在殿穹上空一闪,突听得人人讶声,姜桓看去,果见得第一张纸面上浮现了题目。
“喻下纸现,很是神奇,现在看来,的确是道域……到这步也真是绝了。”
姜桓苦笑,看着举人神态,心中意识到,这道域看似真实,实处于真假之间,就算有人串通,这时都接受不到,甚至因举动异常,落在台上监考官眼中,当场就以考场违纪给清退出去。
摇摇首,收敛了心神看题。
考题下发,姜桓先看首题,上面写着‘我爱其礼’四个字。
对于姜桓这样过目不忘的人而言,只看了一眼这四字,立即就想到这一题出自论语八佾中的一章,原文是‘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大意就是,子贡提出去掉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夫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这样的题目,不谈以往的题库,可谓丝毫难度也没有。自己当年乡试作这样的题目就轻轻松松的,经过这半年每日不缀的苦读。姜桓的经学功底更上一层楼。
但是会试要想的,不仅仅是如往常一般解题,而是要想办法打败这七千举人,故而文章水平。要比以往更进一步才是。
姜桓喝了一口红枣茶,当下在草稿上刷刷写下十个字,圣人之心,惟知有礼而已。
这是破题,和上半句我爱,即孔子之爱。八股文里不能点孔夫子名讳,否则就是违制,故必须用圣人替之,孔子之爱即圣人之爱,圣人之爱即圣人之心。
有礼,孔子希望子贡祭祀仍用饩羊,乃为了维护礼制,所以下半句写上,惟知有礼而已。
承题,夫告朔之礼,至大礼也。圣人之心,于是乎在,而何暇为饩羊惜哉。
下面就是代圣人立言,到了天黑之时,头篇五百多字已是写完。
于是姜桓将剩下六道考题看了一眼,以他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下子就记在脑子里了。这会心里有底,反倒不急了,姜桓不经意地看了同考场的付钟一眼,见他还在苦苦沉思破题的方法,姜桓微微一笑,摊开草纸,练起书法来。
一旁的举子也如付钟一样沉思该如何破题,却听见沙沙声传来,下意识地望过去,却是姜桓在笔走龙蛇地“乱写”。
要说此人仅仅过了片刻就成功破题,这人是万万不相信的,在这个考场数百举子,哪个是本事不济的,那么多人都没破题成功,偏偏要被你这么个不起眼地抢先破题?
此人莫非是来考场搞笑的吗?
这人不由大摇其头。
自然不知道自己“肆意妄为”地在考场里练字的行为让其他举子感觉到不满,不过就算知道,姜桓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姜桓此时脑海里本能冒出潮水一样的华章佳段,都是可以合用,但都不完全贴合,关键是有没有核心立意贯穿。
抬首看了眼高台,漏壶又灌满了水,一滴一滴落下,在大殿里清晰可闻,除此一切杂音都隔离了。
既时间还早,姜桓不急于答题,心念一转,华章这时在眼前一一流过,就有些纯粹的意境,在心底酝酿起来。
姜桓将昨夜打好的腹稿,重新在脑子里捋了捋。
听闻以往大诗人王勃也是如此,在构思之前先磨墨数升,然后开怀畅饮,趁酒酣耳热,引被覆面而卧。等到酒过人醒,便“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姜桓今日也学王勃一学,铺开卷子。借着磨墨最后将六篇文章,在脑子里,再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