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也觉得丈夫的这个建议很正确。
两人回家之后,并没有对雪儿透露要给她换学校的打算,而是先找起学校来。
以前不接触这一行不知道,这一接触各类学校之后,李春兰和石景宁才发现,现在各类学校也是大有讲究。
首先现在的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
公立学校延续原有的教育体制,老师们都是铁饭碗,这就造成了学校良莠不齐的状况。
反正教的好教的不好,每个月工资都差不多,老师们积极性也不怎么高,不过学校的整体素质还是有保证的。
而私立学校则采取竞争上岗,对老师的要求高给的福利待遇也高,前提条件就是老师能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
所以私立学校的老师更加认真负责一些,不过他们为了提高成绩,也是各种手段频出,在某些方面会扼杀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
这样比较起来,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其实各有优劣。
李春兰和石景宁一圈走访下来,在城南发现了一家比较好的私立学校。
这家学校给出的口号是让孩子自由成长。
首先让李春兰感到惊讶的,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素质都很高。
如今还是八十年代末,大学还没有扩招,而这家学校的老师却已经是清一色的硕士。
这样的阵容别说放在小学校里,就是放在大学校里,那也是很强大的。
而与之配套,学校的硬件环境也是相当不错。
虽然学校的面积并不太大,不过校园里边,树木操场各种体育设施,还有教学楼等等也是一应俱全。
学校收的学费也是相当可观,为了搞宣传,学校开了公开课,家长可以试听。
李春兰和石景宁也去听了一堂课。
这一堂课是校长殷女士亲自讲的,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她的经历跟周一时差不多,祖先在国内,而自己则是出生在的国,到现在也拿的M国的护照。
殷女士说,现在的世界发展很快,国际化只是早晚的事情。
殷女士认为国内的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而他们学校的理念,则是给这个底蕴加入一抹现代化的色彩。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含蓄内敛,而现在这个世界则强调竞争展现自我,我认为这二者并不矛盾,只要你能把他们有机的协调在一起,”殷女士侃侃而谈。
她认为教育是引导人,而不是改变人。
石景宁和李春兰听得非常认真,至少从观念上他们非常认同这个殷女士。
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改变命运,获得高标准的教育资源,那么不去上学,上个补习班也能达到目的。
而殷女士显然赋予了读书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