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洋洋洒洒,极尽华丽溢美之词:赐拓跋长柔四百里封地,位同皇子;封崔妍一品诰命;赐金雁尘四爪蟒服,许带刀上殿;另有黄金珍宝无数。
听说崔妍的两个堂兄运粮有功,也晋了官职。
金雁尘提着圣旨去了东院。
拓跋长柔刚刚又吐了药,汤汁秽物污了一身。
杨嬷嬷拍着拓跋长柔的背,又递痰盂与她漱口,听见门外脚步,警觉地站起来,恭敬中带着怯,唤,“侯爷”。
金雁尘没有看任何人,隔空将圣旨甩了进去。
许是屋里难闻的气味让他觉得很不舒服,转身时厌恶地蹙了蹙眉头。
成婚一载半,他连拓跋长柔一根手指头都没有碰过。然而在府的大多时候,他都会歇在东院,才有了“南愿侯独宠三公主”的传闻。
当初,他抗旨拒婚,崔府还派人刺杀过瞿玉儿。婚后,崔妍倒把全副精力都用在了对付拓跋长柔上。
崔泰的孙女又岂会是等闲之辈。
拓跋长柔那样精明的一个人,还是叫崔妍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悄无声息地往饮食里做了手脚,日复一日地慢毒渗透,几乎要了她一条命。
且做得周密,替死鬼,伪证一应俱全,怎么都查不到崔家头上。
拓跋长柔恨得要死,终不能拿崔妍如何。
他当然更不会管。
拓跋燕同时赐婚二女,看似圣眷隆沃,不过是为了制衡。
崔泰拥护五皇子拓跋复,拓跋长柔是拓跋祁的人。
北帝既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东宫势力日益坐大,威胁到自己的帝王权威;也不允许拓跋复拥有过强的实力,加剧二子争储的激烈局面,影响南图大业。
他要做的就的就是维持这种平衡。
崔妍绵里藏针,拓跋长柔同样不是善茬。
***
宫宴设在三日后。
金雁尘独自前往赴宴,大刀入殿,成为本朝第一个带刀飨宴之人,荣宠无双。
自是惹人眼红。
但是在金雁尘撼不动的军功面前,无人敢有半句异议。
一个月前,统万城破,大夏国灭。
那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不知道砌进了多少工匠的尸身。乃因其建造之法极其严酷,蒸土筑墙,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如此残暴的手段下,筑成城墙之坚固可想而知。
赫连勃勃甚至放出豪言壮语,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金雁尘和大将军贺兰邛带兵打到统万城下,隐藏真实兵力,示以疲弱,引骄兵出而一举歼之。
前后一共历时七天。
大夏成为金雁尘挂官北国后,被灭国的第五个国家。
真正让他扬名的,是两年前解救云中,对战柔然的那一役。他在负伤的情况下,率两万精骑,生生打掉了柔然五万骑兵主力。自此,柔然国力大衰,在其后两国多达十三次的交战中,败十一而奔逃二,再无昔日“游牧帝国”的威风。
之后金雁尘获封“南愿侯”。
南愿,毕生之愿在南。他将这狼子野心公之于众,将骂名背得昭昭,终一生,再无回头之可能。
——————
本来想写正儿八经南北朝的,因为太喜欢洛阳和长安,让男女主跑到了江北,还不一不小心让皇帝姓了刘,整乱套了,所以就放飞自我写架空了。到了后面,更是不限唐宋元明清,连现代诗词都引用了。包括有些风俗,事物的出现时间也不严谨。最不严谨就是这章了,套用了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历史这一块,我已经整成大杂烩了,请大家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