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杯这玩意,周元早就已经看不上了。
不过为了工作室的发展,周元平时还是会参加一些电影节的。
奖杯嘛,比起之前工作室刚刚成立只有一个金棕榈的时候好多了。
不过,乡港金像奖和湾湾的金马奖,周元从一开始就没有参加过。
俩个奖项规模本来就不大,现在还非要搞什么本地保护,现在的金像奖和金马奖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多内地的剧组参加了。
到了明年,金马奖就更惨了。
不过这些和周元暂时没有什么关系,京城电影节开幕还有一段时间。
周元现在还是要考虑一下寄生虫的演员。
寄生虫没有什么大场面,主要就是靠着剧本和演员的演技。
三个家庭,总共十个演员,而且都要求演技不错。
周元一时间也有些头疼。
想了想,周元干脆直接让张玉曦给各个经纪公司发出了邀请。
这一次,周元决定公开选择角色。
不过,目前来看,要等到电影节之后了。
随手讲寄生虫的剧本拿起来,周元翻看了起来。
寄生虫的原着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前世,关于这部电影的解说有很多,但是大部分人的解说,都认为这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对立。
但是,整部影片,其实根本就没有穷人,也没有富人。
原本的故事背景是棒子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学历不值钱,阶级固化,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
三个家庭,其实都不过是中产,这个由资本营造出来的虚拟概念罢了。
主角一家,父亲可以很快上手豪车,大儿子曾经参加过夏令营一类的活动,女儿从小学习艺术,母亲是一位退役的国家级运动员。
这种级别的家庭,凭什么会是底层穷人?
社长一家,妻子斤斤计较,网络上随意找到的词汇就会被唬住,女儿同样参加过和大儿子同款的夏令营活动,小儿子从小在学习艺术,社长自己更是被随便胡诌的高级家政人员身份欺骗,而且,社长能够闻到挤地铁的味道。
甚至,社长一家连一个真正信任的管家都没有,这才让吴家俩个人寄生在了家里的地下室之中。
种种迹象表明,社长一家其实就是刚刚从中产上升而来的暴发户。
而寄生在地下室的吴家两人,会在主人不在的时候欣赏艺术作品,丈夫书架上的书全部都是政治,法律,会计方面的书籍,并且两人还很正常的鄙视主人家的艺术水准。
他们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进入上层社会。
这期间,主角家和吴家投资失败了,而社长家成功了。
这一点,其实影片也说明了,主角家里和吴家都是曾经因为投资湾湾古早蛋糕店而失败,欠下了巨额债务,导致阶层跌落。
这算是棒子那边的现实事件,这几年,棒子那边的湾湾古早蛋糕店非常火热,导致不少人投资。
只不过,没两年时间,这玩意的热度过了,导致大量的家庭投资失败破产。
所以说,整个影片,其实讲的全部都是中产的事情。
没有上层,没有底层,全部都是中产。
只不过,社长一家成功步入了上层社会。
跌落底层的主角一家和吴家寄生在社长家里。
但是实际上呢?
社长一家给主角家的工资其实并不高,社长一家也是寄生在了更多底层人的身上。
但是,这个片子更深层次的内容,实际上是上层社会对于社会资源的垄断。
社长一家看似光鲜,但是实际上却依旧在为了能够在上层社会站稳脚跟而不断的努力。
身为暴发户的社长一家,在真正的上层社会之中,是不受待见的。
这也是为什么社长夫人要频繁请自己的朋友来参加宴会的原因。
上层社会不接纳他们,他们需要从别的地方找到安慰,找到自我满足。
曾经那些中产的朋友就是最好的炫耀对象。
富人不是真富人,穷人也不是真穷人。
真正的社会底层是无法寄生在社长家里的,因为他们不懂豪车,不懂艺术。
真正的上层社会是不会被主角家庭寄生的,因为他们真的懂豪车,真的懂艺术。
只不过。
国情不一样,所以,周元肯定是不可能照抄整个剧本的。
出自周元手中的寄生虫,虽然内核没有改变,但是对于跌落底层的原因更加丰富了一些。
毕竟。
国内再内卷,就主角家里的情况,其实在国内还是有很多出路的。
所以,为了让电影的剧情更加合理一些,周元只能对于家庭的身份背景做出一改变了。
不过,也亏了上影的人帮忙,否则周元想要让剧本过审,还真的要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说不定,等到剧本过审,都到了明年了。
-----------------
上架章节,求全订,求自动订阅,求月票!!!!
求追读追读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