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绣回过身来,与他打了招呼,又听见他问:“云老师要在这里过年?”
“不过的。”云绣回道,“过几天就回去了。蒋老师呢?”
蒋陵笑笑:“我等下就回兰坪,明天就离开怒江了。只来两天,在昆明还有事。云老师要走的话,趁早,下了大雪,路就不好走了。”
“这样,那祝蒋老师一路顺风。”云绣了然,心里多少有些遗憾,要是蒋陵多留几天,或许她能与他多交流几次,也就能了解他不修路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眼下只能抓紧机会了,既然蒋陵先开口说了路的事情,她就顺势说下去:“蒋老师,我刚才听你说起,你担心修了路,会破坏这里的原始森林?从而破坏这里的传统文化?”
“是的,云老师,你是做文化研究的,应该很清楚这一点。”蒋陵说道,“传统文化之所以流失严重,就是因为有太多现代化的东西涌进来,冲击了传统文化。文化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传统文化就需要原生态的环境。要是修了路,外面的车可以进来,那些商人就会觊觎这里的森林资源,伐木开发、发展商业。”
云绣接着问:“蒋老师觉得,要是修了路,树很有可能被砍伐,这里会建度假村,建各种商业设施,这里的原生态环境一破坏,传统文化也会跟着消亡。是吧?”
蒋陵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云老师你和我一样,都有这方面的知识,比他们更懂得原生态环境是传统文化的土壤,离开了土壤,树怎么可能成长?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我就要跟他们讲清楚这个道理。”
云绣并不完全认同蒋陵的说法,她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形下与蒋陵争辩,就笑了笑:“看来蒋老师思考了很多。”
“那是当然。明年我准备出一张专辑,纳入普米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再带几个年轻人去更远的地方表演。”蒋陵说着他的计划,脸上尽是徜徉未来的自信之色。
云绣想了想,说道:“那住蒋老师一切顺利。蒋老师出专辑,我一定买一份。”
蒋陵乐得笑起来,又与云绣说了几句,便与她告别,去找杨明州说事情去了。
云绣转身望向山间那片林子,那里面生长着价值难以估量的珍稀树种。如果为了发展经济砍伐这些树木,的确是杀鸡取卵。
可这片林子并不是普米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它的土壤应是它的人民。要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也不是要靠营造原生态环境,在云绣看来,传统文化应该在时代洪流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子,而不是固守过去。
云绣心中隐隐担忧,蒋陵那些话虽听起来诚恳激情,可云绣总觉得,他另有目的。
不砍树就能守住传统,这样的逻辑明显是站不住脚的。
蒋陵……他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