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人的基情,略微取个小例子,便可看出:江彬、张彩两人,都是杨一清最先发掘推荐出来的,也就是说,杨一清将自己最喜欢的两员文武大将,活生生地送给了刘瑾,最后还搞死了这三人。如果把他们四个人换成女人,就是一出活生生的宫斗狗血大戏啊,什么步步生莲、宫锁心玉,跟这四个人之间的基情一比,简直是弱爆了。
刘瑾是不学有术,可是人家知道自己的弱处,自己亲手打造了属于自个的私人班底,目前最亲密的,就数焦芳和张彩了,听到张彩此话,不由得反问道:“如何无忧?尚质,你且慢慢道来。”
张彩拿出第一份圣旨,笑道:“圣上欲大规模的制造从‘破晓’出来的火炮和火器,以此配属三大营以及边军。此举,便是明公的大喜。”他语速极快,记忆力过人,圣旨中的话语,被他连珠说出,字字清楚。
刘老大苦笑道:“圣上此举,无疑是火中取栗,何来喜事一说?”
曾鉴。字克明,湖广桂阳(今属湖南)人担任工部尚书,也是弘治年间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大臣。他跟正德朝跟刘公公闹翻的最大原因,就是反对大量督造火器,理由是朝庭无力承担运输费用。
认真一看,好像非常有道理。但真正了解大明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理由,就是在瞎扯淡。在明朝,扯淡的政治理由成千上万,但如果要评前一百名的话,这条勉强能够挤得进去。
造火器,那是兵仗、军器二局的事,跟工部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不过工部直管运输事务,因此火器造出来之后,那就是工部的直辖区域了。
正德年间,因为边防所需、皇帝爱好等因素,朝庭大量制造火器,据明史记载,居历代之冠。但这就出来另一个问题:其他的军事物资,比如刀牌、弓箭、枪弩、狼筅、蒺藜、甲胄和战袄等,投入就少了,因为大明的军费只有那么多,一方多,另一方必然就少。
兵仗、军器、针工、鞍辔诸局,属于内库,由太监们掌握。盔甲厂、杂造局等属于兵部,由文官们作主。一边是使熟了的传统工业,一边是新兴的火器产业,两者都有巨利。
不过前者利益链庞大,后者是新生,受益者弱小,终大明一世,后者也没干过前者,最后被满清的弓箭爆了菊花。
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太监和太监之间、太监和文官之间,展开了百余年的交战史。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永远是国家最重要的战争,屁民的意见,也就只能是意见。
在正史上这场战争在正德朝前期,就是刘瑾刘老大和王岳、刘大夏、许进、阎仲宇、才宽等人的战斗。在正德皇帝的支持下,刘老大过关斩将:王岳被杀,刘大夏被踢开,许进调任吏部尚书后,接替他的阎仲宇,不过阎尚书也没高兴多久,因为刘老大正在准备用张彩替代他,事实上,没过多久,刘老大就干成了这事。
刘老大为什么要逆潮流而动,去支持新兴产业,跟旧有利益链拼个你死我活呢?其根源,是出于正德皇帝的旨意。历史上的正德,对火药火器有着深厚的兴趣;穿越过后的朱成建,对火器更是出了名的疯狂。所以刘公公便被朱厚照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