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打造功夫巨星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资本争夺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资本争夺(2/2)

 推荐阅读:末世重生之小姐轻狂明月请伴彩云归盛世至尊中国百鬼记执手说爱妻约成婚,亿万老公别耍赖凤主江山,攻占腹黑王爷[网王]小受养成史黑化男配才是主角真爱[穿书]穿越古代自救攻略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与此同时,在韩日的迪卡和莱昂也利用韩日金融危机,再次将手中财富翻倍,顺利掌握了60亿美金的财富。

而这些钱怎么花,需要仔细琢磨。闲置起来就是最大的浪费。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陈卓将50亿用于收购微软的闲散股票。如今市场已经高达3000亿美元的微软公司,股票交易非常频繁,50亿能够轻松容纳。

50亿投资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如同当年的“郁金香泡沫”一样,气泡越吹越大,要到1999年底才会达到顶峰,然后破裂。从现在投资,两年后的收割时,将有两倍不止的收益。

再用30亿,拿下高通公司10%的股份。高通公司自从1989年提出ADMA概念之后,发展迅猛,正迅速风靡全球并已占据20%的无线市场。市场价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并继续上涨。

再用20亿收购韩国三星财团的股份。

韩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中股市跌幅也超过20%,大量企业破产。整个韩国社会负债达到1600亿美元。

刚进行改革没多久的三星集团遭受重创,sk集团石油化工也受期货市场影响损失惨重,大宇集团面临破产。其他诸如现代、LG、双龙等集团也因为前期扩展太快,负债累累。韩国财团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中,只是在高负债下一味扩张,经济危机来临之时,越大的企业,越是危险。

韩国无奈之下只得向美国爸爸求援,结果美国提出韩国放开金融市场的要求,要求将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从50%放开到100%,韩国无奈答应。

之后华尔街大鳄就大举进军韩国,通过收购,并购、二级市场等方式获得了很多韩国企业的股权,其中三星就被花旗,****等公司控股超过50%。

也就是趁着这股浪潮,陈卓用20亿美元入股三星,获得了10%的股份。

如今留给三星的只剩下不到40%的而已,分别由李健熙的三星保险持股20.8%,和李在镕的三星乐园持股19.2%。

虽然目前三星的控制权仍然掌握在韩国人的手中,但其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国投资者分走,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星为外国人打工也并不为过。

然后再用10亿美元在韩国济州岛买下了10平方公里的土地。

韩国的土地私有化,外国人在韩国持有土地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价值240亿美元。其中美国人在韩国拥有的土地面积最大,占外国人所持土地总面积的50.9%,其后依次为欧洲(9.1%)、日本(7.6%)和中国(7.3%)。

济州岛在1997年还属于落后岛屿,但是金大中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开发计划,并准备在1998年推出开发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韩国社会负债1600亿美元,对于陈卓的投资非常欢迎,大力建议陈卓继续投资旅游行业酒店、餐饮等方面建设,还在海边特批了一块4000平方米的土地允许陈卓建设观海别墅。

从韩国转出来,目光投向日本,投资计划却不是很顺利。

日本虽然也遭受了重创,但日本财团善于使用“三合一”战术,即将金融体系、综合商社和实业产业三项合一。金融体系是财团的资本基础和融资渠道;综合商社是市场灵敏的鼻子,给财团提供发展导向;实业产业是执行者,顺着财团的思路投入物力,产出产品,完成财团的经济运作。

这种“三合一”战术让日本财团弹药充足、方向明确、动力强劲,在组织形式上趋于完美。即便面临金融危机的困境,依然没有倒闭的风险。

连美国华尔街对此都无能为力,始终未能要求日本放开金融市场,也未能实现将外国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从50%放开到100%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财团要比韩国高明许多,也独立自主许多。

陈卓对此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想要在日本布局,比在其他地方更加艰难。所以陈卓干脆将目标只定在娱乐行业,特别是动漫行业。

陈卓拿出5亿美元将小学馆、集英社和讲谈社三家出版社定位成了自己攻坚的目标。既然外资无法获得50%以上的股份,自己就争取获得40%嘛。

再用5亿美元对日本圆谷特摄、光荣、世嘉游戏入股。

如此算下来,还有90亿资金没有使用。陈卓将他们分给迪卡、莱奥、杰克三人,由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灵活操作。每年15%的固定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

而对香港市场,陈卓觉得现在还不是抄底的时刻,1998年危机过后,才是最低谷。那时候将更加顺利,更加便宜。

许多人现在都把香港叫做李嘉城的城。如今在四大富豪中,李嘉城大有一枝独秀的味道。算上隐形的财富,他的总资产可能已经是其他三大富豪的总和了。

不过1997年之前,香港却不是李嘉城的城,即使说起姓李的富豪,人们第一个提到的还是李兆机,而不是李嘉城。

1995年李兆机成为了亚洲首富,当年他的财富排名全球第八。1996年李兆机的资产更进一步,以15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了当年全球排名第四的富豪。但经过1997年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身价大跌,不足100亿美元。

当年李嘉城的财富还不到100亿美元,虽然也是香港顶级的富豪,不过排在他前面的,还有李兆机、何鸿巢等好几人。

不过就在1997年之后,李嘉诚就成功逆袭。一方面是其他富豪都受到了金融危机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则是李嘉诚通过几年前开始在国外布局科技领域,大赚了上千亿港币。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香港的楼市跟股市都大跌。

在危机之前,许多富豪都大量囤地,特别是同叔、刘銮熊的地主会。危机之后,地价下跌,地主会里外就输掉了200亿港币。

在股市重仓的富豪也损失不小。比如,李兆机在90年代初,就被誉为港股的股神。但股市大跌之后,他的身家就暴跌。

依附于香港“地产”与“金融”产业的大富豪们基本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损严重。

而在国外投资的李嘉城则逃过一劫。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金融危机过后,李嘉城携千亿港币回港抄底,瞬间让自己成为了“李半城!”

陈卓现在的产业结构和李嘉城有点类似,真正在香港的产业,其实只有龙腾影业,其他产业都在大陆和欧美布局。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将是个大抄底时期,陈卓对“外贸”、“地产”行业没有兴趣,但对香港的“电力”、“交通”、“新闻”产业浓厚兴趣。

但在进行抄底的时候,陈卓与李嘉城的冲突必然爆发。

就“电力”行业而言。

如今的香港,电力被两大家族掌控,一是犹大嘉道理家族。这个家族的香港“中华电力公司”,控制着香港85%的电力供应。二是李嘉城家族。这个家族的“香港电灯集团”,控制着香港15%的电力供应。

在金融危机中,嘉道理家族的当代家主米高·嘉道理因为投资策略失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上投入大亚湾核电站的100亿港币短时间难以回本,家族资金流出现断裂。

李嘉城便是利用这个机会,从“中华电力公司”购买股份,一下子实现了自己对香港电力40%的控制。

而香港电力每年的营收接近400亿港币,利润达到了80亿港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这么大一块蛋糕,如果不上去咬一口,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就“交通”行业而言。

一般的巴士路线陈卓还看不上眼,他瞅准的是港铁集团。港铁集团控制着香港所有的铁路与地铁运输,市值1300亿港币。其中港府控制74.98%,私人控制25.02%。如果将来机会合适,陈卓也要插手一把。

资金什么时候都不会嫌多,想要实现自己的计划,陈卓还需要更多的钱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