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德继续介绍道:“在安逸环境下是无法培育出强大战士的,我想让这些平时很骄傲的小伙子去体验一下南美贫民窟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用更多的努力去奋斗!”
“嗯,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也要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好他们的安全。这样吧,我们出资在那里购买地皮,建立一所正规的足球学校,聘请当地的教师力量。招收当地贫民窟的孩子免费来上学,同时保持一定比例的华人学生名额。以后形成一种固定的交流方式。表现好的学生,每年都能去巴西训练几个月!”
陈卓财大气粗,一张口就是要买地建校。就当是建造一座行宫吧,以后学生们去那里集训的时候,也有自己人招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学到真正的桑巴足球。
出外集训的本意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学习先进足球国家的技术、运作。比如健力宝,当年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选出来的“苗子”送到巴西之后,一没有和巴西的强队交手过招,二没有邀请巴西的名教来上课学习,而是自己在巴西的某个城市的市郊找了一块地,画地为牢地进行起在国外留学的封闭式训练。
这样的训练有用吗?这就跟某个少侠掉入谷底没死,找到武功秘籍练成了绝世神功一样不靠谱。没有向别人学习的过程还不如就在国内自己练呢。
在巴西建足球校虽然投资大,但从长远来说,还是非常值得的。身体灵活的华人,比起与欧美比体力碰撞,其实更加适合桑巴这种漂亮的技巧性足球。
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战,整个城市空无一人,而赛场人山人海。
巴西几乎人人都是球迷,他们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不配当巴西总统。巴西人甚至想把自己国家的足球申遗------实际上巴西1933年才开始足球职业化,想要申遗,得问问英国人,还有中国的高俅同不同意啊。
巴西足球是一种大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即使是在贫民窟,穷人家的孩子也光着脚把袜子塞满纸当球踢。
巴西足球人才辈出,优秀球员源源不断,得益于其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体制。
巴西足球学校遍布全国各地,重点培养12—13岁的孩子,由优秀教练向他们灌输先进的足球理念和基本技能。巴西各俱乐部均雇有一批经验丰富、嗅觉敏锐的球探,常年在各足球学校和比赛场地“活动”,发现了优秀人才,及时向俱乐部通报。俱乐部经过体检、测试和实地观察,决定是否选用。
足球运动是一个系统运动,足协---足球学校---球探----俱乐部---联赛----新闻宣传等等,缺少了其中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系统的流畅运作。
与之相比,中华足球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最主要的就是国内缺乏系统性的长远建设。
陈卓在香港担任足总会长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足球人才的培养。原本的足球学校进行扩建扩招,从以前的一个班,扩招成现在的六个班,每年能培养新鲜血液两百多人。
而且学校还制定了激励计划,每年10-12月,会将学校内表现优秀的22名学员送到国外进行对外交流。
今年是第一年,选择的便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为了表示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同时也是害怕发生意外,陈卓决定亲自带队,和校长李奎安一起带着孩子们坐飞机赶到了巴西。
随行的还有一些医护、安保、膳食人员。
下了飞机,陈卓一行并没有选择去住豪华酒店,而是直接去了足球学校,那里有集体宿舍。
在足球学校住下之后,陈卓和足球学校的负责人聊了起来。
现在巴西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宽裕,虽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总体来说大家更向往好的娱乐生活。所以足球运动越发蓬勃发展。
他这个足球学校每年能向社会提供三百名学员,其中有超过八成的孩子来自贫民窟。
举世闻名的里约热内卢,在高山之顶竖立着一座巨大的基督圣像。似乎在俯瞰着他的那些子民。但是这些子民们,被一条鲜明的篱笆墙隔成了两半。一部分人的天堂,另一部分人的地狱。
所谓的贫民窟,就是指居住在城市中,但是住房条件恶劣、卫生环境差劲,贫民们聚居聊天,形成了与城市景观格格不入的反差。这里是犯罪和边际活动的避难所,是各种疾病的传染源,是一个和正直、健康毫不相干的地方。
巴西许多知名的足球运动员都是贫民窟出身,比如球王贝利,以前是贫民窟的擦鞋小弟,后来通过踢球成为了世界着名的球王。
正是因为贫民窟生活条件的艰苦,才让那里的穷孩子更渴望出人头地,更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那是富人的权利,踢球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选择。
后来球王贝利的儿子长大后也踢球,但是贝利却断言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富裕的生活让儿子缺乏改变命运的强烈动力。
此后两个月,这些孩子都将在李奎安的带领下在这里训练、生活。而陈卓将他们安顿好之后,也开始琢磨起建校的事情。
南美洲人生性懒散,工作效率拖沓,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水獭闪电一样,干起正事的时候慢到让你发狂。但是办起私事儿的时候,那车飚的叫一个迅如闪电!
所以,陈卓想要在里约热内卢买地建足球学校,通过走正规手续,也许一年也批复不下来。这时候就得想一些其他方法和技巧了,比如说,钱!
陈卓在南美没有什么人脉关系,但是美国人有!美国人几乎控制着南美各国绝大多数产业,说是当地的太上皇也不为过。比如说,黑水安保公司。
陈卓曾经和黑水公司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打过交道。1997年为了拍摄《冲出亚马逊》,就借用过黑水公司建立的委内瑞拉猎人学校。1998年自己的“万里阳光号”首航,船上安保人员雇佣的就是黑水公司的人。
“嗨,埃里克,我是陈卓。有些事需要你帮忙。”
陈卓是黑水公司的s级vip客户,接到电话之后,埃里克·普林斯立刻亲自做飞机从美国赶了过来。
埃里克·普林斯出生于1969年,今年31岁,早年参加海豹突击队,退役之后继承了父亲的汽车维修厂。但枯燥的生活让他非常难以忍受,于是将父亲的厂子卖了个干净,在北卡拉罗那州的一处沼泽购买了6000英亩土地,创办了黑水保安公司并建立起了技术最先进的射击和保安训练营,而“黑水”的名字就源于这片煤黑色的沼泽地。
他的麾下有大量从战场退役的老兵。这些老兵当年杀人如麻,又不甘心做一个农夫或工人,加上又没有多少抚恤金给他们。为了生活,这些人只好重操旧业。
随着安保业务的拓展,黑水公司积累了大量人脉,麾下战士已经从创业时的6人,扩展到了现在的300人,整整扩张了50倍!
“很高兴再见到你,陈,你的要求我了解了。一是为在巴西足球训练的孩子提供不少于5人的安保服务。二是寻找可以迅速获得批文的渠道是吗?”
埃里克·普林斯和陈卓见过之后,非常专业的开始讲述业务。
“不错。”
陈卓最满意的就是埃里克·普林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态度。
“五人安保我已经选择完毕,都是精通西班牙语的精锐,他们一定会照顾好那些小家伙们免遭各种麻烦。至于人脉,我的一位客户是巴西议员。如果需要,我可以为你介绍。”
“那最好不过。”
此后几日,陈卓通过自己的口遁加上金钱的魅力,这位议员帮助陈卓非常快速的拿下了占地和建设的批文。
“在这个热情的国家里,金钱有时候比桑巴舞还要热情。”
埃里克·普林斯在工作结束之后也变得幽默了起来。
“谢谢你的帮助埃里克,我觉得我们应该去酒吧好好喝一杯!”
陈卓对于埃里克·普林斯的帮助很感激,并给他开了一张一百万美元的支票作为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