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话期间,两个老农用竹床抬进了一位病人。郡主拍着王叔和的肩膀说:“你安心养病吧,你交待的事情,我尽快办理。”说完就用手捂住鼻子带领随行走出了白杲堂。
送进来的妇人已经大便失禁了,其中一老农说:“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啦,哎呀,快救救我老婆吧,她已经不行了。”
“怎么晚才送来呢?”
“还不是因为没有钱嘛。”
来者是一名五十岁左右的妇人,老农代其主诉:每天大便至少3次,时呈水样,时呈脓样,数经治疗,腹泻不止,近来又增腹中肠鸣且响声如雷。
堂主切脉时发现老妇脉沉弱、手厥冷,观察其下肢轻微水肿、口腔溃疡、舌质红、苔薄黄、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堂主心理有底了,试探性地对医工说:“你怎么看?”
“止泻呗。”
堂主说:“没那么简单。你再想一想,既然泻,为何口中又生疮?”
“上热下寒。”医工回答说。
“对了。根据腹泻因食凉或受凉加重辨为寒,又根据口腔溃疡,灼热疼痛辨为热,因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辨为虚,以此辨为上热下寒夹虚证。应以乌梅收敛止泻;黄连、黄柏清泄上热;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花椒温暖下寒;人参、当归补益气血;加诃子增强收敛固涩”。
“你就说药方子怎么开吧。哪里有那么多道理?你就给个痛快的药方子吧。”医工不耐烦地说。
“乌梅丸变汤剂,乌梅24钱,黄连12钱,细辛3钱,干姜6钱,当归12钱,黄柏12钱,桂枝3钱,红参10钱,附子68钱,花椒38钱,诃子10钱,醋三匙。6剂,1天1剂,水煎服,每天分3次服。”堂主如背书似地对医工说:“记下来。让她带回家。”
“不留下来观察?”医工问道。
“没必要折腾。”堂主噜噜嘴说:“你看看样子就知道哪来的钱呢,让她回家调养。”
“慢着。”内屋传来一声外地口音。
“咋哪?”堂主应声而问:“是谁在那里插鼓打板的,多事。”
“这不是多事,还有一病嘱没有讲呢?”王叔和从内屋继续坚持着说:“腹中肠鸣如何解决?”
王叔和毫不谦虚地说,你们将她抬到我面前,我来瞧瞧。
“6剂后再来复诊时,自有安排。”堂主被这位好事者弄得有点不耐烦了。“腹中肠鸣需加姜半夏燥湿降逆,粳米益气。”
王叔和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有一伙计见王叔和木头木脑的样子很是可笑,走近他耳语道,“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这里能比得上你们太医院,专门给皇上看病,旱涝保收,无忧无虑。我们呢,得靠这药铺吃饭,如果你一下子将人的病治好了,我们喝西北风呀。”
王叔和似懂非懂,点头不是,不点头也不是,欲言又止。伙计进一步解释道,“本来我们堂可以一剂药可以治好病的,前一剂药叫病人的保命药,后一剂药叫做我们的衣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