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过摆摆手,没有说话。
虽然秦晋之好是这么个用法,但是历史上,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可没这么友善。
毕竟,社稷当头,利益为先。
估计是海国的发展已经逐渐接触到了晋国的势力范围,而秦国也想来分一杯羹,这才导致自己被联手针对。
但是汪过没啥好慌的。要是因为海国崛起而能被联手针对,他半夜都能笑醒。
他不但不害怕,甚至还打算准备一番,配合这两个国家,把海国给坑了。
……
次日,海国朝堂。
汪过把群臣召集在一起,商量撤防的事情。
毕竟,秦晋两国都要打过来了,汪过得在此之前,把事情安排一阵。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军队都撤回来,不在西部的城市安排防务。
武烛先说话了:“我王,秦晋两国来势汹汹,我们海国刚刚扩张,又分兵远征高丽,新的兵力极度匮乏。不如通过天子从中斡旋,来与秦晋两国讲和。”
“晋国和周王室同姓,天子的话语,在晋国方面还好使一些。晋国若退兵,秦国路远,必然不能持久。而且我王您之前帮助天子退了楚王,此时若是请天子斡旋,天子定然不会拒绝。”
“如此,我们便可以不和秦晋两国开战,就能保住海国的领地了。”
汪过:……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想亡国啊!
假如海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秦晋两国都不能得逞,那海国的名声,不就又传出去了吗?
要是把那位吴王吓得不敢北伐了,不就耽误自己的回家大事儿了么?
所以汪过断然拒绝。
但是让汪过奇怪的是,他做出拒绝的意思后,整个朝堂就寂静了下来,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听不见。
也就是说,除了武烛,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这就很奇怪了。
以前像是这种关系到国家战局的大动作,哪一次汪过不是安排的十分费劲?一群狗奴才三番五次上表进谏。
但是这次,也有点太顺利了吧。
于是汪过就打发了武烛以后,这件事情就定了下来,海国西部城市,全线退兵。之后也没什么大事儿,就退朝了。
退朝之后,汪过看了看时间,因为没啥人反对,算是用时最少的时候了,还可以去田璇的寝宫里玩耍一番。
在路上,汪过问了司马玩懿,为什么如今朝臣的反对这么少。
司马玩懿笑道:“这不是我王推行的利己主义嘛。他们看您不乐意派兵留守,自然不吃眼前亏,都不反对了。”
汪过点点头,十分开心。
原来这换了治国思想,还有这种好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