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时剧组解散还处于迷茫时期的邓洁而言,自然也难免不动心。
正当她默默发呆的时候,只听陈光耀说道。
“换衣服吗?”
“啊?”邓洁一愣。
“你这身衣服明天拍照要穿,你这样穿着睡觉,怕不是得弄皱了。”
邓洁闻言,这才“哦”了一声,心虚的瞄了陈光耀一眼。这一眼看去,他的侧脸棱角分明,还真有点小帅。
陈光耀不知道她的心思,自顾自的收拾好了桌子,就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邓洁看着他的举动,好奇道。
“你这是在干什么?”
“没什么,你先睡吧。”陈光耀敷衍一句。
听他这么说,邓洁也不好多问,只能侧身把身上那件戏服换了。
北方人冬天普遍都会穿秋衣秋裤,也就是南方说的棉毛裤。邓洁因为剧组拍摄经常需要跟组,所以带的行李很少。
恰好这一次就没带秋裤,还是穿着夏装的短裤。
此刻稍微换一下衣服,两条大白褪就显了出来,躁得她脸颊一热,赶紧躲进了被窝里,又心虚的看了陈光耀一眼。
出乎意料的是,陈光耀并没有回头看她,还在凝神写着些什么。
事实上,陈光耀此时也的确没有心思和邓洁逗趣,他正在算账。
以前在燕京的时候,他一般是两个月算一次账,汇总一下结余,理一下磁带的库存,同时做一下生意的规划。但是这次去沿海谈电视机的生意,耽搁了一段时间。
回到燕京之后,他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邓洁这个王熙凤身上,又去找了邱兴豪聊开店的事。
一来一去,直到现在才抽出时间,理一理账目。
经过这近两年时间的经营,此时南城这一片的学校附近,基本上都是他的市场,至少三到五成的地摊小贩都是从他手里进货。
他的经营策略很简单,和当初倒卖粮票一样,就是利用同龄人天然的亲和力,招揽一些机灵的年轻人,帮忙在各个学校附近里作推广。
再者,他拥有辽源磁带厂这个渠道源头。
市场和供应两端都有,自然想不赚钱都难。
短短两年时间,单单批发磁带的生意就为他积累了接近六百万的利润。
直到现在,每个月他都可以净赚三四十万,每个月的磁带销售也接近十万盘。
这意味着,他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熟人销售网络,每天都会向附近的二十所学校,单点供应接近两百盘磁带。
这已经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量,如果不是李卫国这样后起之秀越来越多,他还能赚得更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消费力越来越强,许多年轻人开始追逐潮流,听音乐也成为一项新的爱好。
对于陈光耀这样的磁带批发商而言,此时无疑是黄金年代。
不过这种闷声发大财的机遇一闪即逝,陈光耀很清楚自己这种运营模式,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干不长久。
他不能贪。
商海如战场,他现在就是一个胖娃娃抱着金砖,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
就连李卫国带着他那几个狐朋狗友都想着捅他一刀,如果真的被什么道上的人盯上了,那他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