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就是普通印刷方法的改良而已。
找来大块泥模子,再让最擅长画画的雕版伙计,比对着图画部分,用尖刀刻好阴文阳文。
到时候印刷出来的成品,就是未上色的线条板。
到时只需要在该涂黑的地图涂黑。
该留白的地方留白。
该上彩的地方上彩。
如此这般一整套手续操作下来,便能最大化的做到量产图片了。
“好,那就按你的来,至于上色的事,到时我会招些兼职人员过来涂色。”
徐恒生对这样的结果挺满意。
按陆活所说,印完之后,他就按每人每本涂色付两文钱的标准算。
要是手速快,一天能涂完三本,轻松六文钱到手。
这样的工作,就算是壮劳力,也未必每天都能赚到的。
确定好了具体方案,印刷厂便迅速开始全力运转了。
徐恒生仔细的算了一笔账。
这一本巴掌大的册子,文字有二十页,插画二十页。
加上册封册尾。总共是42页。
因为印刷量很大,成本是接近于零的。
而且还只是纸张成本。
从排版到印刷出来,大概都不到一文钱一本。
就算加上人工涂色费两文钱。
一本书成本也才三文钱。
所以算算银钱预算,徐恒生便印刷了十万本。
也就是三百两银子。
这点钱,大概都不够职业学校建造的原料钱。
用这么点钱,就能招收到学校生源,可以说是很划算了。
之所以投放这么多本,徐恒生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在里面的。
首先这是全新的学校模式。
官家人家或者普通人家想培养做官人家的,肯定是不会来读的。
剩下的人家,便是更底层众多百姓。
这些人很有可能是在偏远地区、贫穷贫瘠之地。
面对这种情况,那就只能多投放些小册子,进行宣传。
而且大梁国毕竟有近千县城,更有无数乡村。
十万册怕是只能每个地方十来本的程度。
虽不算多,但只要被人知道有这么个学校。
自然就会有人要打听,要考虑。
再说以目前情况看,这银行分点还得开不少。
一期之后还有二期三期等等期。
源源不断的生源,才能保证建造起来的学校持续运转。
徐恒生就是考虑到这些情况,才会有如此行动的。
印刷厂的效率很高。
日夜两班倒花了三天功夫。
十万册小册子就全部完成。
在这期间,徐恒生也打出了印刷作坊招临时工的广告。
但凡是会握笔的人,不论男女老少,皆可来作坊接活。
若是一次性接两本之上,甚至还提供免费午餐一份。
又有钱赚,又有烧饼羊肉汤可以吃。
这样的好事,瞬间就传遍长安城。
每天都有许多人过来领本子。
又因为这安乐坊的印刷作坊区,早就被徐恒生把那些芦苇烂泥塘平整修复过。
现在整个印刷作坊,除了那条流经的水道。
都已经有计划的在兴建房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