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总共一百好几十号人的评判人员,左金吾卫竟就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而且更让招录官惊喜的是,这些被选中的人,建议使用的带有奇怪横竖格子的纸。
在经过实际测试后,更是让人体会到它的好。
“每张纸编号从1-50,只需三十页,就能清楚叠加一千六百人,每人的数据,每个项目每个人,只有一个数字。”
“三个数字相加,便能得出总数据,这可比以前那种没章法的计算方式,要省事得多。”
提供意见兵士,给军部一众官吏解释着。
此时大家还在商量最简便的计数方法,可一直都找不出合适的。
正巧是想要什么就来什么!
那些常跟文书数据打交道的人,一眼就看出这表格的好来了。
“好好!真没想到,军中也有如此善于文书统计的高手。你们知道这是谁设计出来的吗?”
一众官吏皆爱不释手,都在寻思着,等这次比试之后,定要找个机会,好好请教一下,看是否还有别的这类方便法子。
“我们徐参军教我们的多了去了,这种文书小事,有啥请教头。”
有在现场的左吾卫回答道,毕竟在这些兵士眼里,文书哪有教授的那些训练方法好!
那才是识货人一看就知道得无数训兵经验,才能总结出来的精华!
一众官吏听到徐恒生名字,都很惊讶。
这徐恒生军事方面有些许才华,或许是经人指点也说不定。
毕竟在这些三四十多岁的人眼里,徐恒生实在是太年轻了,他提出的那些训练,那可不该是他这个年纪就该有的。
但这文书工作的细节,除非自己亲自做,不然,可想不出来这等实用的好好法子啊...
一众官吏心里都在想,等这次比试完毕后,定是要找机会,去问问他的。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还是得先集中精力顾这比试事宜。
毕竟,三天后便是比试日。
徐恒生这边的左金吾卫们,都在精心准备比试前的工作,检查弓箭,检查鞋子等等。
不参加比试,只负责裁判事宜的人,则是人手一个从城外工厂那边借过来的钟表,在做着调校的准备。
徐恒生为了比试结果能准确,同时也是为了以往万一,在官方的计算方式之下,又自己特地再记录一套非官方的数据。
对此,有些兵士表示不理解,觉得为啥还要自己麻烦弄这个...
徐恒生给出的答案很直接。
“不是我多此一举,只是谁也不知道对手会在哪方面采取啥方式刁难我们。
咱们别的或许阻拦不了,可这比试成果,无论如何,也都该公正才行。”
那些人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想要好成绩,这样才能确保左金吾卫最后一名,被淘汰撸掉。
能达到目的决定成绩的,也就只有这比试结果。
大家恍然点头,表示确实如此,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实徐恒生还真猜对了。
就在左金吾卫一众人等在忙碌时。
别的几个卫率中,那些曾经使计策调换驻队任务的一干人等,此时又偷偷摸摸聚集在一起,谋划着比试当天的事。
“这事不算难办。”
一名骁卫出身的军官吃了口菜,用筷子指向旁边的时辰刻漏。
“三场比试,每场最后的位置,都会有刻漏,用来给那些评判官吏记录名次先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