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五轴机床
刘光福知道,国内非常缺乏精密机床,因为巴统协议规定,三轴以上的数控机床都不能出口到这边。
后来国内跟东洋合作项目很多,慢慢获得了些三轴数控机床的技术,而在此时,最先进的已经是五轴数控机床了。
虽然老大哥进口这些机床只是用来做螺旋桨的,但在高精度机床匮乏的国内,也可以当做工业母机用。
工业母机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精度较高的制造机器的机器,大多数就是金属切削和加工机床,主要有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
工业母机的精度,决定了用它加工出来机床的精度。
因此有很多人说,龙国生产不了高精度工业母机,所以全部机械工业都落后。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外国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高精度母机,还不是通过手搓作坊迭代的?
对于资源很多的大国来说,工业母机的精度并不是绝对的障碍。
即便是低精度的机床,只要量具精度足够,也可以产生高精度的设备。
因为公差总是在一定范围内,高精度机床即便误差达到低精度机床的十分之一,那低精度机床可以做十个零件,根据概率的分布,总有一个能达到要求,无非是材料成本相对高了十倍。
往极端了说,即便比人家精度差一百倍一千倍,只要有了某个机械的图纸,付出一百倍一千倍的价格,逐个生产逐个检验,依旧还是可以仿制出来。
我国在制造大型计算机时,元件良品率不高,就是用这种不计成本的方法硬生生造出来的。
有人说打仗不要命别人都怕,其实工业也一样大力出奇迹,正因为国内有能力有胆量不计代价地制造,震惊了国际厂商,所以他们才不得不销售一些产品给国内。
当然,不能说绝对不能以低精度制造高精度,但国内还是急缺这样的工业母机的,它们可以直接仿制出更高精度的工业母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刘光福把何耀东几人派到暹罗,一个月后,何耀东就在暹罗收到了货,随后换了一艘船,发到了刘光福在粤省的厂子。
五轴机床能加工五个不同方向的零件,已经有了未来加工中心的雏形,需要用程序操纵,可以连接工业单片机,因此操作工也得是懂编程的工程师。
刘光福在粤省很难招到这样的工人,他自己对工业编程原理也是一知半解,唯一会的人就是那个日耳曼工程师了。
因此他只留下两台研究,其他机器全都分别送给了大领导,让他交给需要的部门,条件是这些部门要派人与刘光福进行技术合作,教会刘光福使用,还要帮助他培训工人和技术员。
又过了三个月,东洋公司再次运来二十台机床,
这时刘光福已经有了不少的使用经验,在其他科研单位的帮助下,已经招了十个大学毕业生,并且培训了二十多个中专技术员。
所以他这次留下了十台,把另外十台送回了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