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国产电话交换机
邮电局大厅内部一片嘈杂,刘光福都被吵得受不了,他赶紧跑了出来。
这哪儿是高大上的电信业务啊,简直比长途汽车站售票口还乱!
话务员愁眉苦脸道:“我耳朵都被吵聋了,快给我们长途也装个程控交换机吧!”
这时很多偏远地方,用的还是人工电话交换机。
比如二十门磁石电话交换机HJ266X-4型,整体都是金属结构,是津城邮电器材二厂七十年代制造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人力便宜的时代,大家都爱用接线员。
但这东西最多也就是一百门到头了。
比这高级的,是步进式和纵横式交换机,都是自动交换机,国内能自己生产。
1985年,已经有了2000门的纵横制电讯交换机房,用于市内联络。
但这还不是程控的。
纵横式交换机,拨号用的是继电器开关线路组成的逻辑线路,开关好像一个方阵,所以叫纵横式。
这就注定了它控制的电话门数不能太多,但用的材料却很多,等于一个芯片的微电路,要放大到一个房间那么大的强电电路来实现,用的材料显然也比微电路高几千几万倍,长期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必须程控化。
但长途电话要是改程控,不光改造四九城这头,全国各地都得改,需要整体改造,得生产足够的程控交换机。
程控电话交换机,是计算机按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接续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全称存储程序控制电话交换机。
我国现在拨号也能自动接通,但这种纵横制电话交换机,原理就类似于继电器电路控制,可以自动控制,但不等于程控机。
最开始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是性能很差的空分式交换机,而且用户在打电话时要占用一对实体线路传输信号,也就是要占用一个空间位置,一直到打完电话为止。
这种空分交换机,拨号上已经计算机化了,但通话的电流远比拨号大,而较强的电流会烧毁芯片里的电子触点。
所以,虽然原理上通话也可以数字化,但因为七十年代早中期的集成电路技术,还不能将通话时的金属接触点,换成电子接点,就还要需要比较强的电流,所以通话必须保持实体电线连接。
而七十年代后期,已经可以做到这点,用很弱的电流就能打开触点,因此程控数字交换机不需要实体接那么多的线,只要能分清信号就行了。
程控数字交换机,依赖的其实还是芯片,而这是刘光福的长处。
而且,最关键的事,基于芯片的计算能力,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原理,远比过去的空分式简单。
这种数字交换机,能实现时间功能,因此很容易分清接通的是哪两根线路,并且一直把两者信号进行传递,不会和其他信号搞混。
刘光福调查研究时,还发现一个严重问题。
那就是电话规格不统一!
要说八十年代的电话线路,才叫一个混乱。
还是因为对国内的封锁,好端端的产品不能进口,各地电话局只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来搞。
血色浪漫里,杜向东出口给李元朝的交换机就是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