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干船坞内,正在检修的战舰展开舰体,露出内部蜿蜒曲折的管道与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结构,大量的传感器见缝插针似的被部署在空隙之中。无数的维修无人机在空中来来往往,一刻不停的为受损的战舰进行维修。焊枪发出闪耀亮光,一时间连顶部的照明灯光也为之黯淡。
堆积如山的物资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掉,大型吊机搬来以集装箱为计量的纳米物质,却依旧填不满如黑洞般的缺口。为了节约时间,大型3D打印机直接怼在需要维修的部件上,海量的纳米物质被粗暴的喷涂在断面缺口上。纳米物质接触工件后,仿佛活过来一般自动移动到需要它的位置上,随即又凝结固化。当打印结束时,新部件就已经装载完毕。
被替换的已经失去活性的纳米物质散落在工槽底下,银白色的沙砾铺满了厚厚的一层,原本应在底下工作的清扫机器人早已经不堪重负,超强度的工作导致电机被烧毁,横七竖八的瘫痪在地上。作为替代的铲车型机器人正搭乘升降梯赶往工作现场,它们将直接把银沙推进回收通道。
随着最后一处缺口被填补完整,展开的舰体开始小心翼翼的合上。超大号的机械臂降下,锁死战舰后将其缓慢移动到升降平台上。
“我先出去集结了,你还能赶上吗?马里兰?”身着海军制服的格奈森瑙登上自己的座舰,望着不远处的友人问。
“换新的肯定来不及了。”穿了件飞行夹克的马里兰挠了挠自己的头发,瞟了一眼横尸在工作台上的缺了一小半的超重力炮。心中暗自恼悔——早知道会金属疲劳裂开就不耍帅调那么大出力了。
在之前的海战中,性格大大咧咧的马里兰尽情开火,爽是爽了,结果回来检修才发现超重力炮上出现了一条大裂口。直到刚才取出超重力炮时,金属才不堪重负的发生崩裂,超重力炮断成了两节。也亏是马里兰命大,这样的致命伤一直撑到了炮击结束,这要是炮击时断了……超重力炮炸膛,她自己是肯定活不下来了。
一心想要求战的马里兰急中生智:“干脆点拆了,不装超重力炮一样可以出门,腾出的空间还能多带点弹药。对,就这样干!”
巨大的装卸臂将弹药从航母内取出,转而搬运至一旁的驱逐舰上。苍龙小心地操控吊臂,深怕一个失误砸伤了驱逐们。自己在得到的检修报告中显示船后部的主龙骨出现了问题,出航是没法出航了,老老实实呆在基地里进行进一步的维修。但是船上的弹药可不能浪费,交给驱逐们一样能为海雾出力。
“苍龙姐姐,谢谢你的弹药。”一身JC的吹雪跑来苍龙身旁停下,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么大个基地连弹药都不一定能供应上,产能全转去修船了。也就是有不少船被判定为不适宜出门,这才将弹药省出来大家匀一匀,缓解了弹药危急。
苍龙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躺着的是刚出炉的曲奇。
“好香啊。”小手捏起一块饼干,放口中细细品尝,“非常合我的口味。”
“苍龙姐姐喜欢就好。”
苍龙弯下腰,摸摸吹雪的头:“你们啊,可一定要完整无缺的回来。”
吹雪红了脸:“AC一定会带领我们迎接胜利的。”
第十号出口,身穿白大褂的汉考克与俾斯麦正一脸严肃地押送一只特殊的集装箱。与普通的集装箱不同,这只集装箱的墙板全部是厚厚的铅板,而在厚重的铅板外侧,还包裹了两层克莱因力场,黑色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明示了内部的货物。
平板运输车驮着集装箱来到装卸口停下,等待已久的吊机开始工作,将集装箱搬运到汉考克号上。在一旁等待整备完毕的罗德尼过来打招呼:“AC最后还是要动用仅有一点的核材料吗?”
俾斯麦推了推眼镜:“我们劝过了,劝不动,AC死活都要我们带上。”伸手拿起无人机递送过来的咖啡,无奈摇摇头:“像个小孩子一样。”
“据大和说AC还没成年,还真是小孩子呢。”罗德尼打趣道。
“ficken!是你们母爱太泛滥了。”
闸口在机械的作用下渐渐升起,海水涌进来浸没战舰。引擎热车完毕缓慢提高转速,一条又一条的舰船在指示灯光的引导下开始移动。战舰们开始驶出港口,在海面上进行集结。
果然是之前的海战消耗量也太大了。我清点我手上的舰船,结果发现自己只凑出来六支半舰队。而且还不是齐装满员的,有不少船弹药不足且武备不完整,甚至还有的船少了超重力炮?
想想也不是不行,在后面当气氛组吧。
虽然看上去好像挺惨的,但是不怕,我手上捏着秘密武器。
那可是我从核物理实验室里强行征用的,为了它我差点被俾斯麦丢出门。
时间还早,我打开地图确认目标位置,之前没仔细看,现在静下心来才细细分析。那地方用鸟不拉屎来形容都是过分抬举了,本以为小岛基地已经够偏的了,没想到还能遇到更偏僻的。那地方位于小岛基地171方向,距离2548.69公里,也就是大概1376.18海里。小岛基地在东经153° 722.78“南纬47°243.68“,现在发现的海族据点在东经157°3628.63“南纬61°5351.20“,太南了,再南一点都要进入南极圈了。那地方还身处西风漂流带上,本身海水还冷的要死。最离谱的是那地方位于海平面下2400多米的海底。
“这地方是人呆的?”我实在忍不住吐槽。
大和给我送来一杯热牛奶:“可它们本来就不是人啊。”
我接过杯子,往牛奶中加了点糖:“也是,那是鱼。”
这样一想,再离谱的地方也变得合理起来,对方可是鱼鱼,鱼的生活习性和人是不一样的。
赶路阶段倒也无话,也无非是在路上干掉一些撞上舰队路径的海鲜。接近目标地点后,舰队开始按照预定计划,分兵包围居住地。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有1500m/s,对于海鲜来讲,这么大支舰队所发出的噪声是瞒不住的。舰队警戒度早已经拉满,在空中也已经布满了反潜机预警机。在偷袭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不如拉开架势真刀真枪的正面干一场。
反正已经被我围了,四舍五入也算是达成了偷袭?
正常人谁会想到上一场海战才打完一两天就拖着全家老少气势冲冲过来换家?
反正换我以前绝对想不到。
时间还早,我将监视器切换到早已埋伏到海族居住点附近的AUV上。一眼望去,那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城市,由黑色玄武岩搭建的房屋鳞次栉比,整齐有序。城市中央是一座上百米的高塔,塔顶无时无刻都在散发出一阵又一阵肉眼可见的能量,强大的能量四散开来形成了一圈淡绿色的光罩将城市保护起来,隔绝了海水的侵入。我看了眼深度计,确认自己没有看错数字,要知道这可是在2400米深的海底,有着将近两千万帕斯卡的海水压强,这群头铁的海族居然在这条件恶劣的地方修了一座大城。虽然海雾有的是比这强度高的材料与方法,但是你要我在这里修城……告辞!
阳光无法穿透厚厚的海水,这里本应是永无天日的黑暗,但我却意外的不需要亮起额外的灯光,除了那层超大型城市护盾当做了一部分光源,更多是房屋屋顶散发的点点荧光,照亮了整片海底。
我是认不出那绿绿的荧光是由啥发出的,发光水母?还是荧光矿石?反正是冷光源就对了。大大小小的光源均匀的散布在街道旁,整座城市就像是笼罩在了夜光之中一般。
在城市不远处,是一处在不停喷发的喷溢海底热泉,形成了一大片的黑烟囱,为这冰冷的海域带来一丝热量。
搞不好这正是这座城市的食物能量来源呢。
由衷的赞叹一句——海族牛逼!好了,现在该想办法怎么把这地板给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