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哈根达斯还预测:游击队在主要交通沿线进行了“坚壁清野”,将炸桥、炸坝、公路埋雷阻挡云军进攻。
战事发展:云军进攻道路上,游击队并没有坚壁清野,桥坝完整无缺,道路没有认真布雷。
7、哈根达斯改口说完整的桥梁能更好地引诱杀伤云军且有利于游击队反攻。
战事发展:守桥的游击队被云军打得死的死,逃的逃,云军夺占桥梁以后大部队长驱直入。
8、哈根达斯赞赏恐怖主义,预测涅斯顿吉和鹿克州人民将纷纷以自杀炸弹攻击云军,反抗侵略。
战事发展:自杀攻击只是极个别事件。
9、哈根达斯又说不能消极防御,不可躲在城市里等着巷战,要趁云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四面开花,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要以野战对野战,以碉堡对碉堡,以正规战对正规战。
战事发展:游击队的精锐,约翰尼的第八师主动出击,损失惨重,遭到歼灭性打击。游击队其他部队都在野外和云军决战,包括东部5万人的守备部队2万人也从城里出来了。
10、哈根达斯猜测:涅斯顿吉在用空城计,惯性导航中校在进行有计划的撤退。
结果:惯性导航中校的总统府被云军迅速攻占,涅斯顿吉人民走上街头,撕毁惯性导航中校画像,欢迎云军。各地惯性导航中校的军队纷纷投降,没来得及逃走的游击队员被人们痛殴,并未出现空城计。
11、哈根达斯说云军第5师还是有可能部署到涅斯顿吉的北方,开辟北方鹿克战线,不可上当,轻动鹿克州等地的游击队军队。
战事发展:直到涅斯顿吉陷落,云军也没从北方发动大规模进攻。游击队白白浪费了2个师的精锐。
12、哈根达斯说云国内人民反战呼声日高,云军兵力不足,不习惯雨季泥泞,士气低落,要等第5师来才敢攻打涅斯顿吉,而且要先进行一定时间的围困。
战事发展:云军士气高昂,1师没等援军到来就挺进涅斯顿吉。
13、哈根达斯预测:游击队在收缩防守,保存实力,共和国卫队一定会在涅斯顿吉外围与云军决战。
战事发展:游击队早已溃不成军,组织不起像样的防御,云军顺利攻入涅斯顿吉。
14、哈根达斯随后预测:云军顾头不顾腚,不懂战术,只知道往里冲。游击队精锐部队这是诱敌深入,他们在涅斯顿吉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将以巷战给云军重大伤亡。涅斯顿吉必将成为云军巨大的坟墓。
战事发展:涅斯顿吉抵抗轻微,没有构筑像样的坚固工事,云军坦克小分队几进几出,无人能挡,涅斯顿吉没有出现激烈的巷战。
15、哈根达斯又预测了,好戏还在后面,惯性导航中校将在其老巢鹿克州立刻布下陷阱等待云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战事尾声:专家的预言又落空了。惯性导航中校的家乡鹿克州不仅没有战斗,他自己反而在此地附近被云军活捉了。
他的预测对我们最有利的一条是:不可躲在城市里等着巷战,要趁云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四面开花。
我彻底放下心来,不再担忧敌人三大战略集团快速退回大城市防守,而被敌人拖入巷战。
在那半个月里,我一面对哈根达斯中将的预测感觉到可口可乐,一面做出一些表面上的配合,让他开心几秒。
随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大限度利用哈根达斯给惯性导航中校思维上带来的困惑和盲区,达成对我们有利的部署。
当惯性导航中校还沉浸在失去夏洛瓦的悲痛中时,鲍里斯已经向乔治提出发动歼灭第八师战役的建议了。
优秀的军事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炫耀精妙的战术,也不仅仅是能够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形势变化,从而将自己的战略眼光提前一步、两步,甚至是三四步。
显然,乔治看得更远,他不止要攻克夏洛瓦地区,乔治更是将目光看向了涅斯顿吉,他要逼迫惯性导航中校在涅斯顿吉附近和我军决战。
想起一个月前的情景,那时还是游击队到处找我军决战,那时敌人势大,乔治不得不用空间和时间来扭转战局。
短短一月后,双方的位置已经互换,变成我军开始寻找机会和敌人决战,这样的大好形势离不开无数天才指挥员的共同努力。
乔治准备攻打涅斯顿吉的计划是摆在明面上的,惯性导航中校自然很快就得知此事,他的反应有些奇怪,迟迟不能做决断,究竟是死守涅斯顿吉还是放弃?中校心乱如麻,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身心俱疲。
中校在某一天突然视频召见了几位“维西共和国”的军政要员,他分别问了约翰尼、莫吉卡、科莱尔等人的意见,这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
除了莫吉卡以外,其他几个人给中校的建议都是放弃涅斯顿吉,退兵维克州和波尔易拉河州驻守,解救被围困在西部堪贝尼亚斯州特威拉小城的2万多友军,并尽最大力量直至退守保护鹿克州。
莫吉卡在视频结束的时候自言自语:“夏洛瓦战役是这场战争的分水岭,我们已经无力回天了!”可以看出来,此时游击队内部一片哀号之声,大多数人对这场战争的结局持有悲观态度。
一开始惯性导航中校确实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他决定放弃涅斯顿吉,将主要兵力收缩在维克州和波尔易拉河州地区驻守。
如果中校真的这么干,这确实不失为一招妙棋,因为涅斯顿吉素有十八州通衢之称,四面八方无险可守,属于易攻难守之地,就算动用再多的军队也很难守住涅斯顿吉。
但是仅仅一天后中校就改变了心意,他还是作出了死守涅斯顿吉的决定,促成中校改变计划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游击队内部的派系斗争。
在涅斯顿吉战役前夕,我军相继在第聂维科和夏洛瓦取得了两大战役的伟大胜利,约翰尼和科莱尔认为是中校的指挥不当断送了“维西共和国”的前途,他们联合了一帮人逼宫,想要逼迫中校下野。
这件事让中校改变了原来的决定,他急需一场胜仗巩固自己在游击队中的地位,如果此时他放弃涅斯顿吉,约翰尼和科莱尔肯定会借题发挥。
中校决定死守涅斯顿吉的那一刻,败局已定。约翰尼知晓了中校的决定后直接公开说道:“惯性导航中校走的这一步简直是一步臭棋,我们在涅斯顿吉聚集的部队越多,危险就越大!”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