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 >第101章 马可波罗

第101章 马可波罗(2/2)

 推荐阅读:穿越,开局在恋综里爱上女明星最牛透视神鉴帝国宿命神豪:绝色美人的无限额花钱生活超时空,光暗的相遇假如天道意志被掌控!非梦志前传青帝传说女色战争:外空美斓人灵明古宙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他们先是穿过了伊朗大沙漠,然后爬过了寒冷的帕米尔高原,继而又越过了昆仑山脉北麓,进入了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在那里进行了短暂休整之后,他们又穿过气候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了沙州(敦煌),在那里,他亲眼见识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和壁画,眼前的一幕幕让他觉得,自己真的是来对了。

在敦煌停留了一段时间后,马可波罗三人继续出发,经由“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进入了大元帝国腹地,与此同时还看见了大名鼎鼎的万里长城。

在越过了河西走廊之后,他终于抵达了上都,并在那里见到了正在避暑的大元帝国皇帝——忽必烈。

此时,已经是1275年了。

在见到马可波罗三人之后,忽必烈显得非常高兴,他不仅重赏了他们几个,同时还对马可波罗这个勇敢的年轻人十分赏识,特准其待在自己的身边,给自己讲述这一路上所遇到的事情和见闻,后来还给他封了官。

马可波罗也没有辜负忽必烈的期望,为了方便沟通,他先后学会了蒙语和汉语,并在奉命巡查各地的时候,先后游历了山东、山西、浙江、福建、陕西、四川、云南、新疆、甘肃等地,还出使过安南、缅甸等国。

在融入中国的过程中,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些华丽的丝绸、发达的工商业、交易便利的纸币、气势磅礴的大都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元1292年春,已经来到中国17年的马可波罗三人因为太过思念家乡,便向忽必烈请辞,并表达了想要回乡的想法。

恰好此时伊利汗国的第四代继承人阿鲁浑(旭烈兀的孙子)遣使来大都,希望能够求娶一位公主为妃,于是忽必烈便命马可波罗三人为送亲官,与伊利汗国的使者一同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往伊利汗国完婚,并允许他们在公主大婚之后返回自己的家乡。

1292年底,送亲的队伍终于抵达了伊利汗国,却发现阿鲁浑已经于去年去世,于是在八个月后,阔阔真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传统,嫁给了阿鲁浑的长子合赞。(此时伊利汗国的汗位被阿鲁浑的弟弟海合都继承,但海合都于1295年被拜都谋杀,合赞便在同年10月诛杀拜都,成为了伊利汗国的第七任君主)

至此,马可波罗的任务彻底完成,他也终于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顺利返回了威尼斯后,由于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忽必烈给了他们极其丰厚的赏赐,而这些奇珍异宝在当时的欧洲更是价值连城,马可波罗三人也因此一跃成为了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天有不测风云。

公元1298年,为了争夺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贸易控制权,威尼斯与热那亚这两个当时的海上强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很多人可能对威尼斯稍微有些了解,知道他们是一个水上城市,但是对于热那亚有些陌生,我简单科普一下。

热那亚,位于如今的意大利北部,是意大利最大的商港,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因为海上贸易的控制权一直与威尼斯为生死仇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就是热那亚人。

由于控制了当时绝大部分的奴隶贸易,所以热那亚的海上实力极为强大,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的海洋霸主——威尼斯的头号敌人,两方也多次展开战争。

不过威尼斯的实力虽然略微比热那亚强上一丝,但在历次战争中却也没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

作为一个地道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也义不容辞地参加了这次战争。

不幸的是,他被俘了。

幸运的是,与他一同被关押在一起的,有一个作家。

这个作家叫做鲁思梯谦。

由于马可波罗在威尼斯的名号实在太过响亮,鲁思梯谦也听说过他的大名,一直以来也对他的事迹感到非常好奇。

这次趁着被俘的机会,他终于能够跟这位传奇人物亲密接触。

而被俘的马可波罗也正闷得慌,鲁思梯谦的出现,也成为了他倾诉的对象。

于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整理并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便这样诞生了。

在这本书发行仅仅两个月后,便如一股旋风般席卷了整个欧洲文坛,各大书店一度卖到脱销,颇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但由于其中记载的内容与欧洲人的传统认知相差甚远,所以一度被欧洲人认为是神话故事。

可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欧洲人意识到,原来在遥远的东方,竟然还有一个如此富饶而又美丽的国家;原来天并不是圆的,地也并不是方的;原来神说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英国的约翰逊等航海家、探险家纷纷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途。

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无数的探险家们或是为了获取巨额的财富,或是为了探寻神秘的中国,纷纷乘坐船只进入了广袤的海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探索世界的旅程。

不过直到现在,依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未曾到过中国,他所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过是他道听途说来的罢了。

可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可波罗应该是实际来过中国,因为在游记中记载的许多细节,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得出来,毕竟好多东西道听途说是不可能写的那么细致。

对此,我只想说,争论这个又有什么必要呢?无论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他的这本《马可波罗游记》都为东西方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在旅居中国十七年的过程中,马可波罗发现了一个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东西——眼镜。

对于这个可以使人看东西更清楚的小玩意,马可波罗感觉十分新奇,于是便主动询问了这种东西的做法,不过由于当时的眼镜镜片多是由水晶、玫瑰石英等物制成,所以马可波罗便将眼镜视为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在忽必烈允许他返回家乡后,马可波罗便将眼镜和镜片的制法也带回了威尼斯。

所以,在欧洲历史上,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便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