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最兴奋的还是朱家福。
“马上。”
等朱母和两个儿子把包裹运回家的时候,整个街道都热闹了起来。
人家朱家闺女是真的体贴家里,人还没回到,东西就回到了。
至于别的情况,人家压根都不多想,都是几十年的街里邻坊了,互相不说知根知底的,那也是有不少了解的。
朱家也没有这么大方的亲戚,反而是那个从小到大都很优秀的小闺女,能干还顾家,他们除了羡慕,也就只能看着了,自己的不惹事都不错了。
“方佩,我记得刚刚你说的,朱家闺女今年肯定寄不回来多少东西的?这东西,得比你几个儿子加上闺女给的还要多吧!”有婶子那是笑得老开心的说。
“这可不是多一点呢。得是好多倍呢!”
“那可不,我那小儿子过年能拿半斤肉回来看我,我都得乐到掉牙了。”
有人应和着自己都难过了。
“朱家婶子,让咱开开眼,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呗。京市那么近,我们也都没本事去一趟呢。”说这话的是这街道上的邻居家的新媳妇。
“对啊,朱姐,让大家开开眼呗。”
“我们就看看而已。”
朱母的笑容都有些僵硬,这些老货想的什么她又怎么能猜不到。还不是想看她拆出来什么东西多,他们好起哄,一人买一点回去当年货了。
但是,朱母也有应对的办法。
“大件的拆开还得收拾老久,就这个小的吧。”
大家伙有些遗憾了,但也是很兴奋的挤在最前面看朱母拆包裹。
朱母拆开两层纸之后,笑容变得灿烂。
小的包裹里面的是,朱玉宁在临近年假之后的这段时间,手工钩织的东西。
帽子,褂子,背心,背包,袜子。从配色上看,就是给父母准备的新衣。
“这不会是小朱自己做的吧?这些个图案可真好看咧。”
“怎么可能,人家那是要上班的。这些东西怕是去百货大楼买的,啧啧啧,这么好些,可一点都不便宜呢。”
朱母心里是既开心,又心疼钱了。
然后眼尖的邻居乐着指出来了压在衣服里面的一张白纸。
朱母看完纸条后,很大方的,也给了其他人看。
衣服就是朱玉宁自己做的,不知道大小,让父母先试了,她还多准备了线,小了还能加大。
就有人的脑子转得有些快。
“朱姐,我看这些衣服也合适你穿好些年了。这几卷线,我能不能按着百货大楼不要票的价格买下来呀?你也知道的,我家春妞穿的都是我们大人不要的衣服改的。孩子长这么大了......”
“我呸,张二花,你要点脸吧。你家春妞没新衣服穿还不是你们大人偏心?你那两个儿子年年都有新衣服,就春妞没有!”
“就是就是。你还好意思说这些话,不就是看人家朱家对闺女好,想打感情牌嘛!”
“大家慢慢聊,天都开始黑了,我就先回去准备晚饭了。”朱母拎着东西就小跑着回到家里去了,院子里的人她可没有空管。
这朱姐都走了,他们再争下去也没意思了,就着这个煮饭的借口,人群一下子就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