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上没睡好,所以白日就开始做梦了么,咱们陛下还是壮年呢,又是难得的明君,他写这奏本是得老花眼了吧。”
“我跟你说,从这件事来看晚生晚育是多么的有必要,而且晚婚晚育生出来的小孩子聪明健康还长寿。”陈琬琰见缝插针的跟赵瑾瑜科普了一下太早成亲生孩子的缺点,古人普遍寿命不长都是有原因的。
“我要是有孩子,我就不让他二十岁之前成亲,破戒太早伤身。”她歪着头一本正经的说道。
赵瑾瑜淡淡的扫了她一眼,将景睿帝刻意放在御案上的舆图展开。
河西军镇主防蒙国和蕃国,兵虽多却轻易不可调动。凉州等地还有一支约二十万的镇西军驻守,重兵防守的是两大强敌,还有隔着陇右道的蜀国。
而幽州节镇与平卢节镇只需防范蜀国,蜀国与赵国有和平盟约,轻易不会攻打赵国,是以拥有镇北军和镇南军的二皇兄才会势力过大。
因为一旦发生政变,镇南军虽受四皇兄和长江的阻滞,但镇北军随时可以抽身支援二皇兄。
同样镇东军也能及时抽人支援三皇子。
而镇西军,先祖有令无论发生何事都要边疆守将守住边关,因为镇西军一动,蕃、蒙必会合力攻打赵国,如此赵国必乱。
所以这也是二皇兄和三皇兄拉拢不成,希望陈青岩可以中立的原因,他们亦怕陈青岩在他们争权夺位的时候反叛。
陈青岩敢承诺送他上皇位,就是动了用蜀国牵制蕃、蒙,与镇北,镇南军的心思,让他拿下益州就是为了牵制镇南军,防范蕃国与周边几个小国。
所以,从陈青岩告知他自己手握整个陇地,他就确定了蜀国的燕王是陈青岩的儿子。
而他稳固江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娶陈琬琰。
这才是他父皇劝他不可嫌弃陈琬琰嫁过人的原因。
娶了她,蜀国不会趁乱攻打赵国,陈青岩也不会反了他,他只需要平内乱即可。
赵瑾瑜不知道的是,景睿帝确实把一切都算好了,连陈琬琰不能孕育子嗣,陈家因此不会对他的政权造成威胁,甚至还可以替他警示有皇子的外戚专权,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所以他不愿意娶季婉儿,景睿帝其实还有些欣慰的,他认为赵瑾瑜心清神明,没有被季从之牵着鼻子走,河西地区才是稳住江山的关键。
如果季从之夺了陈家的权,并且弄死了陈青岩一家,蜀赵必会兵戎相见,蕃、蒙两国也会趁机出兵。
赵瑾瑜的内心很复杂,他对陈琬琰的心是不掺杂任何利用关系的,可这样确实有了利用她的嫌疑,让他不敢再靠近她。
他不想让她认为自己是在利用她。
陈琬琰手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下,轻声说道:“河西这个地方很危险,这里的守军牵制的不止是外敌,还有幽州与平卢节镇,如果将河西四节镇分解,就会有人趁机将自请镇守河东节镇,将之从河西分离,那样就打破了西边节镇与北边节镇的平衡。”
一旦北边节镇的势力碾压西边节镇,二皇子的位置基本就稳了。
“河西四节镇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应当都在一个人的手中,而河西四节镇又不如北边节镇团结,所以反而不如北边节镇的威胁大。”
赵瑾瑜震惊的看着她,她怎么会懂这些?
她说的很对,河西四节镇有很多父皇的人和陇地豪族,看似比北边节镇势力大,但却如她所言,陇地豪族是无条件站陈青岩的。
是以对父皇的人多有针对,而父皇的人对陈青岩也算尊重,也未刻意融入陇地。而北边两个节镇相距虽远,却十分团结。
无论如何,陈青岩是不可能动的。
季从之敢打河西的主意,只怕是知晓北二节镇已经不在父皇的掌控了。
是以他才用防陈青岩造反的由头,申请任河西观察使。
他很可能认为河西节度使是由父皇遥领,与剑南节度使一般,由官员遥领并不去益州治所任职。
河西节度使在京都,观察使就是河西任最高军事长官,他想逼反陈青岩。
赵瑾瑜语气艰涩的问道:“你认为河西四节镇在谁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