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琳一面听,一面思索,最后,不得不接受这个说法,由此,她忍不住悻悻讽刺道:“这些华夏皇帝为什么不能如西方君主那样一辈子只娶一个妻子,只爱一个人?不管怎么说,反正我认定只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才是忠贞而公平的,任何娶妻纳妾之人都根本不配提及‘忠贞’二字。”
在卡洛琳眼里,马丁肯定拥有佞臣之潜质,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从善如流:“我十分认同你的说法,我也认为夫妻一对才是最合理的婚姻关系,我也对娶妻纳妾之陋习深恶而痛绝,只是,我还是要为华夏的婚配关系辩解几句的。
现在看来,娶妻纳妾确是陋习,更是男女不平等关系最显着的表现之一,然而,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出现与发展,却是受许多无法避免的历史因素诱导而产生的,其中,既有男尊女卑的不平等思想作祟,也有战争和医疗卫生等客观因素的左右,不能一言蔽之。要细说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东西方文化之不同谈起了。
东西方文化之不同衍生出了不同的思想,其中,对西方世界影响至大至深的当属《圣经》。《圣经》原意为‘文章’,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之一,我也一直将其看成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来解读。
《圣经》所展现的思想和认知塑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它明确提出婚姻应为一夫一妻之婚姻,虔诚的信徒自然奉为金泽玉律而不敢违背,由此,深远地影响了西方世界婚姻关系的产生和现状。
不同于《圣经》对西方世界的影响那般唯一而深刻,东方文化思想是由儒家的仁义恭孝、道家的淡泊随性、还有佛教的因果报应共同作用而诞生的。其中,最本土、最古老的道家思想正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探究和认识,尤其,对死亡的恐惧与认知,深深影响了华夏先民对生与死的思考。
西方人信仰《圣经》,认为有信仰之人死后自能回归天堂,与神一同享受不灭,不同于西方的生死观,华夏先民则更相信永生不死才是完美的。
可惜,人类对永生的追求总与现实向左,由此,必然将追求永生之人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永生不死而遁入深山幽谷,潜心修行以求得道飞升,这些人被称为追求永生之‘道’的人,又称‘道人’;而绝大多数人则不得不无奈地接受现实的残酷,要么想方设法使自己千古留名,即使遗臭万年亦在所不惜;要么只能勉为其难地选择另一条‘永生’之路,那就是尽量繁衍后代,使自己的血脉得以永生。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华夏民众对待婚姻的态度更趋向于最大化自身血脉的延续、力求生养更多后代,这就不可避免地诞生出畸形的婚姻关系,那就是娶妻纳妾了。
思想上对婚姻认知的不同,只是促使东方‘纳妾’风气出现的其中一个原因,使婚姻关系畸形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思想上的认知,也有现实的需要。
华夏大地经历过无数残酷的战乱动荡,战乱动荡总会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其中青壮男子尤甚,甚至会使一个即使生育了许多孩子的母亲,临到终年,竟没有男性后代送殡下葬的惨状。
无数的战乱使得男女人数不均等现象时有发生,男少女多的社会现状,又进一步导致了一夫多妻现象的出现。
再就是,古代的医疗水平极度低下,人口死亡率极高,幼儿的夭折率更是居高不下,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会有无奈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世,却不得不痛苦接受的时候。
君主贵族、达官富贾等有钱有势之人为了保证血脉的延续,以求永享荣华富贵,只能生育更多的子女,‘纳妾’现象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当然,娶妻纳妾现象,也绝对离不开男人喜新厌旧、好色贪欲的本性。
以上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华夏文化中娶妻纳妾的畸形婚姻关系。也正因如此,更加证明朱元璋为马皇后独留皇后之位,确可称之为‘忠贞’了。”
卡洛琳十分不满马丁对娶妻纳妾陋习的辩解,满脸不屑地说:“全是狡辩!不过,这会儿我反倒有些相信你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要不然,你怎会为一个已经死去好几百年的皇帝,如此绞尽脑汁的诡辩呢?”
马丁太了解卡洛琳了,但凡她说愿意相信他讲的故事,那就是她即将‘爆炸’的时候,马丁急忙安抚道:“请别误会,我只是试着为二位解释这种婚配关系产生的原因,却绝不认同这种鄙陋的婚配习俗,因为,我心中只有我的蜜雪儿。”
“吓!你还敢提这茬儿?我十分尊敬故事里的蜜雪儿女士,却绝不允许你利用蜜雪儿女士的身份占我俩的便宜,故事与现实,你必须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卡洛琳又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儿一蹦三尺高,张牙舞爪地威胁马丁。
马丁却只能嘿嘿干笑着举手投降,要不然,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