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妮的心理变化,马丁表现得毫无所觉状,继续道:“影响华夏百姓的文化和思想,如夜晚天星明亮而繁多,这些思想当中包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的理念;也有道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清静无为、自然而然的见解;亦有佛家的因果轮回、修善向佛、舍身牺牲的精神,它们或曾泾渭分明、或曾判若鸿沟,但最终却彼此谦融、相合和谐。
在这些明亮闪耀的文化和思想的联合影响下,华夏诸民以仁义、忠孝为根基,行宽人严己之事济,修自身之德馨,使人心向往之。
纵观历史,无论战国七雄,还是秦皇汉祖皆以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为荣;无论犬戎匈奴,还是鲜卑蒙满皆受华夏文化之影响,对华夏文化和思想心生向往而趋之。
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疆域不断向外扩张,却绝少由掳掠得来,而是生于东方的各族、各部先民因对华夏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和向往,自内心深处生出的归属感使他们慢慢融而合之,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华夏大地即便遭受战乱,导致纷争不断、四分五裂,也总能趋于一同、凝聚不散。”
说到华夏文明和思想,马丁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情感,早已脱离了理性分析范畴,安妮显然也已失去一个检审官的自觉,对马丁的说辞不仅未有任何质疑,甚至还顺着马丁的意思,说道:“西方的媒体和舆论总以华夏无信仰而称之,的确,华夏鲜少与西方相似的一神教信仰,究其原因,华夏拥有更高层次的信仰,那就是人性中最真善美的仁慈、忠义、孝顺、和谐等信仰本质。
说到底,所有宗教信仰的原始本质无不提倡这些最美好的事物,可在现实中,却总被各式各样的教义装扮得晦奥难懂。
或许正如马丁先生所说,宗教本身就是对信仰的亵渎,真正的信仰就应回归信仰本身,回归到对仁慈、忠义、孝顺、和谐等最美好事物明确而不懈地追求中去。”
卡洛琳不怀好意地看着马丁嘿嘿笑道:“你是这个意思吗?若是,你就惨喽!只要把这种想法公布于众,你就会一下子得罪全世界绝大多数人,你要真是那张三丰倒也无所谓,可你不是啊!”
马丁完全不受卡洛琳的威胁,还点头认同道:“卡洛琳小姐说得没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一神教信仰,若有人胆敢指责其所信仰宗教之不是,必会招致虔信者的攻击,而这恰恰证明一神教的两个极端本质,即唯一性和排他性。
宗教假圣贤之名而出现,强调神的唯一性,由此可知,宗教本身其实已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权力机构了,亦具有极强的趋利性。
究其原因,宗教要想生存就必须竭力发展信徒,发展信徒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信徒加入,借由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胁迫、诱使民众加入,在所难免,而这些行为本身已经包含了权利与欲望,业已失去圣贤思想之本意。
更不要说宗教的排他性了,纵观历史,由此而引发的战争甚至占据了人类战争史的一半以上,简直不胜枚举。
我想,无论基督,还是先知,在宣传他们的意愿和理念时,心中肯定无不怀着最单纯、最真挚的理想和希望,那就是希期和平与安宁,倡导牺牲与奉献,践行善举与宽容。
我说这些亦并非反对任何信仰和宗教,而我真正反对的其实是那些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而故意歪曲、甚至颠倒圣贤思想本意之人,也正是那些人才使得宗教误入歧途,招来重重矛盾。”
安妮点头道:“譬如卜尼法斯八世。”
马丁应道:“是的!诸如卜尼法斯八世之类这些个披着宗教外衣的渣滓,不仅没有为宣传基督思想做出任何贡献,反而处处对其玷污、抹黑,这也正是我对各式宗教皆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试想,在一个原本应该宣扬善与美的地方,却常常充斥着肮脏与不公,那是怎样的一种亵渎啊!”
马丁略作沉吟,又道:“当然,宗教的出现又是必然的结果,身处宗教之内的信仰者亦并非都如卜尼法斯八世一样不堪,我见识过身居高位却做着肮脏龌龊不堪之举的教皇,也遇到过衣衫褴褛却宁愿忍饥挨饿,也要施舍出仅有黑面包的善良教士,人与人是不同的,信仰者与信仰者也是不同的。
由此,我认为的真正信仰者就应该是积极宣传圣贤思想本质,使圣贤本质思想散布于四方,使受者感于先贤思想之美善,从而主动虔诚信服之人,只有信仰了信仰本质的信仰者,才是真正的信仰者,这无关乎身份和地位、或身居什么场所、亦或其他什么东西。”
安妮若有所悟:“您是不是想通过对西方世界信仰弊端的分析,从而佐证西方世界殖民非洲、贩卖黑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马丁笑了:“在基督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西方人视自己为‘上帝之子’并将一切不信仰基督的人视为异教徒或无信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