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中官员在地方越挖越深,地方豪强、世家大族人人自危,求救信满大安飞,飞往地方府衙,但其中大部分都飞往了大安的权力集散中心——京城。
有些可惜,大部分都没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安弘察摸了摸成沓的信。
因为这些信最后都到了他手上。
若是这场纠察仍然像以往那般,但凡不是皇家亲至,那就是选出几个懂事的官员来,配上几个听话的下属,行事审时度势,非常能体现一个成熟官场人的“进退有度”是什么模样的。
也是安弘察最不想要的“点到即止”。
死寂沉闷的封闭河道需要一些鲶鱼。
在大安,鲶鱼难寻,但鹌鹑倒是不少。
姓氏上写着“我背后有人”的鹌鹑、一穷二白光脚不怕穿鞋的鹌鹑、天资聪颖熟悉民生的鹌鹑。
这些本被当做“添头”塞进来,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如此重要的小鹌鹑们,却上能通天,糊弄不得。
官员们从来没见过如此难缠的学子们,他们对查案抱有着十分的热忱,平日里亲力亲为倒也罢了,他们甚至能还能几个人商议着排出值班的次序来,约定交换彼此的笔记以供交流。
一副要没日没夜守在府衙、势必要掌握地方所有生态的阵仗。
不止叫地方大族们很多筹划都落了空,连府衙看见他们都头疼得很。
也不是没人动半路拦截的心思,可这帮娇生惯养的学子居然还会时不时外出考察,主打的就是个“地道战”,叫地方大族们几乎咬碎了牙。
偏偏动不得,各个都在太子殿下面前挂了名,更不要提其中还有本就是世家大族家的子弟。
难。
小鹌鹑们不知道那些地方官员已经快被他们逼疯,他们正在相互攀比。
谁懂啊!
太子殿下真的会一字一句在边上做批示,指点他们该怎么处理问题,再把文书寄回来供他们学习!
看看殿下写了什么,“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非常好用!
呜呜呜,我爹上回给我改奏本的时候都没这么用心!
小鹌鹑们痛哭流涕,更用功了,纷纷卷了起来,试图给太子殿下上交最好的文书来慰藉自己的良心。
安弘察坐在案前,左手按着的是朝中官员们主动进献的信,中间摆着的是层层上报而来的奏本,右手下是学子们的文书。
嗯,除了工作量翻倍,其余都挺好,足以让他坐在东宫便能掌控全大安反腐的动态。
是的,反腐。
这是安弘察给这场声势浩大的监察下的定义。
与所有人都说了假话,他从未把灭佛放在眼里。
僧侣侵占良田、集资放贷、操纵市场是真,可能用暴力手段解决的问题绝不是命脉所系。
一场大火便能烧干净的东西,翻不出什么浪花。
那些滋生于隐蔽处、需要刮骨疗毒的才是。
他们贪得无厌,要得太多。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都立在安弘察面前,听着安弘察念名单。
遍布大安各地、文臣武将都有,连被派出去的京官都有被点名的。
宋文捏着笔的手停住了,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往下写,大理寺卿在一旁气都不敢大声出。
“怎么不写了?”安弘察放下手中的册子,“是要本宫给你写吗?”
“不是。”宋文很是为难,“殿下,此等大事,是不是该与陛下商议一番?”
安弘察笑了笑:“可以,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