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萧筱对这次科举结果也颇为重视。
但三月放榜时,公布出来的及第名单,却让两人如同被打了一闷棍。
这次的进士及第人数,第一次创历史地过百人,但应试的三十二名女举子中,上榜的只有一人,就是武珝。
而且,名次也是个吊车尾罢了。
“只有前十名的卷子会送到御前,阅卷官和众宰相对此闭口不谈,因此我也是到了今日才知道,瞒得可真严实啊。”
萧筱面色凝重,“如此一来,那些反对派便得了口实,朝野内外对于女学的质疑定会甚嚣尘上,甚至还会影响九郎你的威望。你说,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
李治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我已经派人去礼部取原始卷了。还没到殿试,咱们还有机会。”
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礼部忽然起了大火,正好烧掉了卷宗房。除了被送进宫的那十份之外,其他应试举子们的卷子都被付之一炬。
消息一传来,萧筱只觉得蹊跷,“本来只是有所怀疑,如今卷子一烧便是等同于坐实,谁干的,这简直是帮咱们做了件好事!”
李治面色平静:“他们本就心虚,一听要调卷就自乱了阵脚,哼,此地无银三百两。小小,若把此事交给你,想如何处置?”
萧筱思索片刻,“那些人对女学深恶痛绝,又不敢一个都不录,武珝的名字能上榜,可能还是看在她是国公之女,又当过先帝妃嫔的缘故。
可他们不知道武珝的个性,如此得来的‘第一女进士’,于她而言,不是荣誉,而是侮辱。”
她唇角勾起笑容,“既然不肯让人上桌,便让那些他们看不起的人,把这桌菜都给掀了吧。”
李治与她对视一眼,“看来我与小小心有灵犀。”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也在大发雷霆:
“混账!谁让你们放的火?陛下要调卷尽管调去!科举取士,本就是由考官所断,只要主考官们保持一致,凭那些女子才高八斗也上不了榜,何必多此一举?”
长孙无忌实在是心头火起,若按他的本意,根本不必在科举上使手腕,便是多几个及第的女举子又如何?
吏部的铨试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让那些女子坐上几年冷板凳,青春不再,锐气也都磨没了。
还可以杀鸡儆猴,看到她们的下场,还有谁会去上女学?
可其他人却比他更加激进,尤其是新上任的礼部尚书,执意只录取了一人。这也就罢了,横竖陛下问起来也有说辞。
可为什么要放火?这不是不打自招?
下面的礼部尚书、侍郎面面相觑:“禀太尉,我等冤枉啊。这火,真的是意外!”
见他们的反应不似作伪,长孙无忌捋着胡须,沉吟起来。
意外?从没有什么意外。若不是他们放的火,那便只可能是…
礼部尚书观察着他的神色,试探着说:“太尉,反正烧都烧了,让下头的小吏领一个罪名便是。如今卷子都成灰了,陛下想查也没证据啊。”
“哼,你们把咱们这位陛下,想得太简单了。”
若他猜的没错,那陛下就一定准备了后手。
第二天上朝时,长孙一系的官员都严阵以待,等着陛下问罪。
果不其然,李治以失火案问责礼部。
礼部尚书直接一推二五六:“陛下,当晚是两个书吏值守,想是他们困倦之下打翻了烛台,这才导致意外失火,陛下恕罪。”
其实人人都明白这就是个说辞,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信不信。
李治自是不信的:“竟就这么巧?正好把科举的试卷都烧了?”
礼部诸人战战兢兢,都跪下请罪。
长孙无忌一直观察着李治的表情,见状拱手道:
“陛下息怒,这次火灾的确蹊跷,但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应交由大理寺查问。好在会试已结束,接下来抓紧准备殿试要紧。”
他故意拿话试探,就是想试出李治的后手是什么。
不想陛下竟一口应了:“太尉说的是。科举乃国之大事,礼部的过失朕先记下,当下全力准备殿试,之后再论功过。”
这是雷声大雨点小,就这么放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