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海运,难道就能保证海外的粮食产地能一直稳定地售卖粮食到中原来吗?他们不会有战乱,不会有天灾,不会对中原有什么仇视心态,带来“你们那点货物也想换我们粮食!不换!”吗?
这在平常年景自然无伤大雅,中原毕竟自己也产粮食,但要是卡脖子卡在关键的时候,刚好中原也在闹饥荒,岂不是得千里饿殍?
总之一句话,倘若一切都交给贸易,什么时候贸易垮了,国家将如何成为一个国家呢?
无双:“这……”
#我觉得你有点杞人忧天
但是又不能说的这么肯定,姜映波的假设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可以说,姜映波的观点其实更偏向于传统士大夫会接收到的作为统治阶级的教育。
即,小农经济才是最稳定的,最能抵抗风险的,至于说小农经济对女子的压迫会显得非常的“吃人”,这其实是为了稳定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无关政治正确,不过是女子先天体力不如男人,所以自然而然是女人付这个代价而男人可以作为压迫者罢了。
商鞅以此为基石倒腾出了《商君书》,为这一千多年以来的制度奠基,而无双从小也学的是如何发扬光大《商君书》,论理不应该这么离经叛道,作为“帝师”默认徐影倒腾那么多不传统的制度。
但……
无双道:“我暂时想不到反驳师姐的理由,但是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师姐。”
“你说。”姜映波道。
无双:“倘若师姐认为纺织厂没办法开得到处都是,难道师姐会觉得,陛下现在主张的女子应当也可以参加科举,会成为千秋万代的制度么?”
也不能吧。
确实,因为祖宗之法的缘故,或许在本朝,即便最后皇位回归男人,也很难有帝王有那个魄力去改变女子能参加科举的祖制。
但是,改朝换代之后呢?
可以确定的是,王朝正常运行时,有女性依靠自身的坚韧来支撑一片天的可能,但以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的乱世,即便有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那样的佳话,也得承认隋唐之交,最亮眼的人是李世民而不是李秀宁。
女孩子在乱世是很难打赢所有诸侯获得合法性的,新朝论功行赏的时候,也很难继承前朝允许女子参政的传统,没准徐影还要被后世泼脏水,认为大魏的衰落就起于徐影任用女性。
相比起来,能提高生产力,让达官贵人觉得这个生产方式不错,值得维持,也能给女子经济收入,让女子能在家里挺直了腰杆的纺织厂,难道不应该是更能被后世采用,更能千秋万代地提高女子地位的办法么?
你我师出同门,受一个老师影响,立场是一样的——第一要务肯定是平了乱世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其次则是如果有的选,能不能让女子的处境,尽量不要那么卑微。
姜映波轻叹:“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所以我才问你,你觉得纺织厂能不能开得到处都是,倘若能,那自然是女子的福音,倘若不能,我们能不能想点办法,让它开得到处都是,还不影响国家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