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薇把这事丢给季清哲,这本来就是丞相该负责的。
结果季清哲很直接地给了前朝的作法,那就是大规模迁移人口。
将最近受灾的州城,全部人口,不管贫富,全家以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政策,迁人口至陇右,让施诚安置。
这个法子满朝官员都觉得没什么不妥,只是担心迁的是自己老家,得好好留个族谱,方便后人寻根。
李凌薇却觉得这个法子不好,不管这个时代的百姓有多驯服,不管前朝大规模迁移百姓有多正常。
但她还是觉得让百姓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太过残忍。
除非那个地方繁华到能吸引人过去,如严州、龙游两城,人口多到进城需要提前办务工证。
附近州城的青壮在非农耕时节,都不辞辛苦地跑到严州、龙游两城去找短工。
但陇右不一样啊!那里条件艰苦,狼比人多,还常有乱战,百姓岂能心甘情愿过去?
见李凌薇不愿意,季清哲又献二策,那就是迁大丰百姓过去。
李凌薇心中一叹,这就是她一直和季清哲的‘代沟’,她对百姓是没有孰轻孰重之分的。
大丰已经归于大夏,大丰百姓同样也是她的子民,她不忍心让大夏百姓受迁移之苦,同样也不忍心让大丰百姓受迁徙之苦。
特别是天下才一统,她就这样区别对待,不是寒了大丰百姓的心?
就在迁移计划暂时搁浅之时,施诚的一封来信给了她灵感,那就是施诚说,有不少龙游军将士想在陇右置办家业。
想将老家的家人接过去,但因为物资不丰,只有少部份将领级别敢接家人,普通将士还需攒些军饷,才敢置业。
李凌薇立即就决定,动用私库,给愿意在陇右安家的将士,每人三十两银子的安家置业费。
她将这个决定跟秦妩和半夏先说了一下,两人都觉得这样好,即不用百姓流离,也能让边关将士合家团聚。
但秦妩觉得这个银子由女王的私库来出,不公平。并且若是后面还有这类的决策,她开了这个头,就都得她私库来出。
她有再多私库,也经不起这样花啊!
半夏撇撇嘴道:“户部的那几个老头,要点银子就跟要他们的命一样。
这秋收之后,国库丰盈,他们非说要为明年春耕做准备,丰城那边需要极大一笔开支,还是要省。
再问他们要士兵的安家费,他们肯定叫苦连天,等要到钱,黄花菜也凉了。”
秦妩微微一笑,不知为何,李凌薇觉得她这笑的……有点贼。
“臣有一计,可让户部主动掏钱。”
李凌薇立即附耳上前:“快快说来。”
君臣三人在大殿,跟商量啥坏事一样,小声密谋。
翌日早朝,李凌薇就当朝宣布,她同意季相所提的迁徙之计,但这迁徙地点,她不同意迁受灾的州城。
因为将当地百姓迁走,就无人重建,还得从别的州城再迁人过去。
要迁就从人口多的州城迁,并且陇右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所以要多迁富人。
而陇右太大,官员太少,这迁过去的人口需要管理,所以还要调一些官员过去。
李凌薇宣布之后,不管百官的反应,就下了朝。
女王上朝,就是这么任性。
很快迁移陇右计划就在朝堂上炸开了锅,迁富人、调官员、迁人口多的大州城……
就差没骂出声,女王糊涂啊!
大州城的人多是因为工坊多,产业多;你这把工人迁走,让工坊关门啊?
富人谁不想往沿海和江南之地跑!就连才富裕起来的岭南,都没几个富人愿意去。
你竟然让他们去陇右!这不是逼他们散尽家财吗?那些富商干出点蠢事,迁一发而动全身,这海商就乱了啊!
最主要的是调官员,又没说调大官还是小官,万一把自己调到陇右,就等着喂狼吧!
当天,一连七、八播官员请见,劝说李凌薇收回成命,趁消息还没传开,百姓之间没引起混乱,绝对不能用这个迁移法子!
李凌薇头痛地表示,她也没办法啊!那么大的陇右,好不容易收复了,不好好经营,难道就留给外族占去吗?
鞑子可没全灭,只是逃回草原,万一他们染指陇右怎么办?再西北一些,还有别的外族,都想着南下呢!
那可是大夏的屏障,必须好好经营。
百官哑口无言,谁都知道边关的重要性,但谁也不想去吃沙子。
这一夜,没有一个官员能睡安稳,有人赶紧写信给季清哲,请季相让女王收回成命。
有人已经连夜让家中亲友从人多的州城,回到乡下暂避,静待迁徙计划正式开启。
就在这时,百官的福星出现了,正是秦妩。
她先是请教几个户部官员,让他们算一算若是大迁徙,朝廷要花多少银子?
就在户部官员算的头大如斗,冷汗直流,觉得大半个国库要保不住的时候。
秦妩很适时地提出,给边关将士安家费,让他们的家人选迁过去。
等这些人在陇右建出产业之后,都不用朝廷出钱,自有百姓过去讨生活。
户部再一算给边关将士安家费要多少银子?这一算顿时觉得,即省了很多银子,自己也不用再提心吊胆。
立即就有人上书,给边关将士安家费,让他们的家人先迁过去。
就是安家费给的不多,每人才十两银子。
李凌薇‘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将安家费提到二十两。
因为不管什么东西到了陇右,都会涨价。十两银子根本干不了什么。
百官欢欢喜喜地同意了,除了给银子,每家还给一年的口粮,和来年播种的种子。
就这样,陇右迁徙计划,全员满意地开启了。
经此一事,李凌薇再次认识到,有时候一件事,由一个人思考会犯轴,会钻牛角尖。
就该多找几个人商量一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轻松很多。
若非有秦妩之策,这陇右迁徙计划,估计季清哲回来还没法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