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知道吴蜀联合的消息后,火冒三丈,说,他们两家联合不就是对中原图谋不轨吗?我干嘛要等他们先出手,我们先干他们。
于是召集开会,商议对策。
这时,一批老人已经去世,比如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
侍中辛毗站出来说,我们现在主动出击的时机不成熟,至少还得再休养生息十年。
这话面向不符合曹丕的心境,张口就骂,你说的什么屁话,你他妈的能等十年,我可等不了。
这时司马懿建议东吴要准备好船,然后需要曹丕御驾亲征。
曹丕就下令连夜建造各式战船。
魏黄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4年八月,曹丕命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出发,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殿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发动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即日起兵。
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所有国政大事都由司马懿决断。
东吴探知这个消息后,孙权有点措手不及,惊慌失措。
顾雍说,我们不是和西蜀联合了吗?赶紧去找诸葛亮,让他们从汉中起兵,瓦解曹丕大军。
孙权说,我们这边还是得有陆伯言做主帅。
顾雍说,陆伯言镇守荆州,最好不要轻易动他。
孙权说,我能不知道吗?可是除了他我没有想出谁还能胜任这个事。
这时,徐盛站了出来说,大王,我去吧。如果曹丕要渡江,我一定生擒他;如果他不渡江,我也得杀得他心惊胆战,让他不敢小瞧东吴。
孙权捋着胡子,点了点头说,好啊,你去守江南,我还有什么好忧虑的!
孙权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督建业、南徐军马。
徐盛马上回去准备军需物资,准备出兵。
有一个年轻人挺身而出说,大王对将军委以重任,您为什么不早点发兵渡江,在淮南那里去迎敌?等到曹丕的兵到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说话的是吴王的侄子孙韶。
孙韶字公礼,现在是扬威将军,以前负责广陵的防卫。
徐盛说,曹丕那边兵多将广,最好不要去渡江迎战,等他们全部聚集在北岸,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孙韶说,我有三千军马,也比较熟悉广陵的地形,我想去江北和曹丕决一死战。
徐盛不同意,孙韶不给面子,坚决要去。
徐盛直接喝令武士推出去斩首。
孙权听说后,赶紧亲自来救。
徐盛说,大王命我为都督,现在扬威将军孙韶不遵军法,违令当斩,大王为什么要赦免他?
孙权说,他年轻气盛,误犯了军法,还请都督宽恕。
徐盛说,法不是我立的,也不是大王立的,是国家的典刑。您如果因为亲就赦免他,怎么能服众呢?
孙权坚持求情。
徐盛只好说,看在大王的面子上,暂且寄下死罪。
孙权让孙韶拜谢,孙韶仰着头就是不肯拜,死犟死犟地说,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我去带兵迎战曹丕!我就算死也不服你的见识!
徐盛气得直拍桌子。
孙权喝退孙韶,对徐盛说,就算没有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以后不用他就是了。
当晚,徐盛知道孙韶还是带兵去了北岸,从大局考虑,只好派丁奉前去接应。